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46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保护走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9 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高速设计书上看到一段如下,看不明白,  何解??? ; y* _2 x7 l/ b' E5 ^
     不要使用保护走线提供一条邻近的返回路径。这种思路从理论上讲不错,但在实践中没有效果。首先,除非距离信号线非常近,否则保护走线不起任何作用。
" q6 H9 l/ F% p     其次,一旦保护走线被布得足够近,可以作为一条有效的返回路径,其距离已经足够破坏(降低)走线的阻抗了。
, y+ c, Y1 m0 X! d1 f* {7 s+ R     第三个原因是,在没有其他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提供足够低的阻抗,保护走线一定要非常、非常宽。
! {8 r4 l* @7 I# P2 Q     在指定了使用一个完整的地平面后,保护走线除了引起麻烦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 B! F/ }" n8 a+ O
1 E; d6 y5 V: ~
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高速数字设计》P2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其页脚还有段注释如下:
9 E6 Q* i6 j# s, \( p  我们曾看到设计者在设计中坚持使用保护走线,只是在最后一刻删除它们,其临时保护走线只是在布线期间迫使其他走线远离高速线,从而减少串扰问题 : |/ u8 `7 T3 ]  @# c5 g: z& e
! O$ A' p. |) r' d  w) ?2 ]8 z

: B* ~. W% ]  w如果只是间距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设置规则来控制的啊 ??
alooha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7-12-19 11: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1:33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没必要   我看现在很多设计都有保护线的呢 ? 好像都提倡?
alooha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7-12-19 12: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ooha 于 2007-12-19 12:03 发表
* v( H8 s$ t5 x9 n, y4 c0 j0 I
' x( `( W$ M! Z  k. Y. u2 u" L! x你看到的板子就代表权威吗?不要盲目迷信,人云亦云,要弄清楚为什么。
0 x# q! j4 V$ n' L' C: e

$ Q3 f- J! d. r" a' B偶是新手拉~  看到不一样就有疑惑~ - a, M) G+ w7 x1 S9 m0 \5 Y8 f& i
这些书作板的前辈们应该也会去看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3:50 | 只看该作者
这段话说的保护线好像弊大于利 ,而我们做的时候却又用了保护线  ?? 也不是什么权威不权威的问题。
: N+ m( p  K5 j8 I4 N' |0 G8 C4 e- `+ w# ^0 ?* h4 m; P
上面那段话一会说是回流问题,一会又注释说是间距问题,是不是此保护线非彼保护线??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7-12-19 19:06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句话说的不是很好么。没有什么矛盾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8-6-30 15:3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疑惑,跟作者在“5.6节 保护走线”里说的有点儿不一样貌似,虽然5.6里作者也强调了,“在数字电路中,如果两条走线之间的距离足够允许引入一条保护走线,那么耦合通常已经很低,而保护走线也没有必要了。”“一个完整的接地平面可以提供接地保护走线的大部分好处,但保护走线几乎不能比完整地平面提供更多的好处”& C& v( t( D6 M; {& y1 j
: b* h$ E- I# f# y& b8 J- k
一个讲的是耦合串扰的问题一个讲的是信号回流的问题,感觉不大一样的讲的方面点
& d' k* x; ^( `3 }
. z3 q2 M) I" C6 A希望有人真正理解其中含义的帮忙解惑一下。3Q
( y# o" \4 g  {, Z2 b0 N: Z: {# i
3 U' N5 x. D; O% y. t; v[ Last edited by r_agreement at 2008-6-30 15:42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8-7-1 12: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没有绝对! 看看保护线的作用是什么!

映象平面到信号线的距离比保护线到信号线的距离小的多! 所以对于提供回流路径的说法不成立!
6 ?; g" M/ e, P" A  n但是对于双层板 很多时候 我们还是采用了保护线! $ y/ p3 j  a! N  G( ]! t* H4 H  S
保护线作为隔离作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尤其是打了地孔!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3 收起 理由
mengzhuhao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8-7-3 0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perlish 于 2007-12-19 10:51 发表
9 @+ ^1 r: l5 f6 B高速设计书上看到一段如下,看不明白,  何解???
. x) M% h3 e5 r  g. J4 _     不要使用保护走线提供一条邻近的返回路径。这种思路从理论上讲不错,但在实践中没有效果。首先,除非距离信号线非常近,否则保护走线 ...
! g! T. ^  r! F5 i* A4 ]6 s. X# y# D

5 L$ T- w$ x1 F这个要看你怎么去理解这段话。
+ ~6 j) ]  R+ N4 T' ^. c
+ U' [: g2 L/ S5 T着重点意思就是“不要使用保护走线提供一条邻近的返回路径”,言外之意,最好采用地平面作为理想的返回路径。
) i; L1 J3 z/ i) n1 H# H4 w& {想想保护走线通常的布线方式,以及高速信号电流返回路径的选择原则(最低电感路径),两者对比,当然是地平面适合于充当返回路径。- X& T7 |0 l+ p, O% O7 t
保护走线通常是为了削弱信号之间的串扰而布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充当信号回流路径。这样的话,两者之间目的不同,完全可以理解了。; Y7 p4 Y+ H3 a: @7 `

/ c3 S) v% ^( [8 K[ 本帖最后由 libsuo 于 2008-7-3 10: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收起 理由
superlish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08-7-3 12: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mengzhuhao的赞同

支持楼上的说法!
$ R+ x5 C: _9 x  z请教一下\ 对于没有地孔的孤立保护线, 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其天线效应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08-7-3 12:5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

1\对于孤立保护线, 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其天线效应呢??  _' T1 y) G  j0 M
2\ 如何可以计算保护线或地对信号线阻抗的影响呢? 阻抗计算都是没有这个参数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08-9-14 1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rankyon 于 2008-7-3 12:54 发表
# K% U, D* p# t; }) V1\对于孤立保护线, 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其天线效应呢??
1 e2 V' d( U, J9 e$ H2\ 如何可以计算保护线或地对信号线阻抗的影响呢? 阻抗计算都是没有这个参数的!!

8 Z, E; W8 k: m5 O/ x6 E( `1 X关注这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22 13:3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