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05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差异之:硅谷工程师的技术寿命为何多到40以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3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们国内的工程师相对比较浮躁和急功近利。这得到了不少人的共鸣。由于在硅谷工作过,我常想,为什么硅谷有这么多40岁以上的工程师,而国内30岁以上的就已经寥寥无几了?为什么硅谷的工程师的技术寿命可以这么长?为什么他们可以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呢?
; |1 O+ g/ t9 E* e; b7 ?, a * |/ v! _. Y- H5 C
在国内,有2-3年工作经历的工程师就可以算有经验的了。工作了5年以上的工程师往往会考虑向管理岗位转型,或者向业务转型。中国目前处于高度发展的阶段。很多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工作5年就被提吧为干部很正常。但留下的后遗症是30岁以上的优秀技术人才极度缺乏。2 E9 h3 |: a8 s7 F3 T
& p" A1 Z7 E0 I* E& N$ L7 Y
在硅谷,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人都算是初级的。一般高级工程师需要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架构师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还不算上大部分硅谷的工程师都有计算机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已经是24,25岁了。再工作10年,35岁才升为架构师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公司里的架构师有限。其实大部分40岁的工程师仍然在一线工作,比如写程序,做测试,进行项目管理等。
7 U8 E/ F, a1 J6 D9 v# t+ Y . H1 W$ @* p/ u: f2 j
美国硅谷是计算机人才集中的地方,也是创业公司群集的地方。在硅谷,从只有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创业公司比比皆是。他们的共同梦想就是经过几年的奋斗,通过技术的创新,再次缔造像英特尔, 苹果公司,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Facebook等这样的神话。即使创造不了神话,也可以通过IPO或者被收购的途径创造财富。在这样的环境中,公司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是非常大的,但为什么仍然有大量的工程师“无动于衷”,仍然从事着技术活儿呢?9 y* s3 G( c0 G0 b" Z
! P- ~" R( u  [/ h9 i9 o) y1 z- C
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0 |, L8 i7 b6 Y7 W, @" A8 r2 o' D : T5 g; b  L$ Y! s) B' P
一个是外因。在美国,管理岗位的待遇和技术岗位待遇相差不大。特别在崇尚技术的硅谷,经理的地位并不比工程师高,甚至更低。比如架构师在公司里的重要性往往要超过经理。因此管理岗位的“诱惑”并不大。在这样一种技术氛围中,走技术路线很正常。
0 a: w; W. @+ j. [
4 R* p5 r  T+ t/ x, I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技术环境中,硅谷对管理人才依然需要。当工程师表现出色时,也有很多机会转成管理岗位。然而相当一部分工程师会主动放弃这样的机会,而继续干他们的技术活儿。这就是内因在驱动了。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本质区别是,前者面对的是系统(软件,硬件等),而后者面对的是人。系统问题再难,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一般都可以解决。越难的问题,解决之后越有成就感。而人的问题,有时候看似很简单,却解决不了。是人,总要有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是人,免不了产生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就会有摩擦。简单地讲,系统会按照事先设定的逻辑运行,是死的,因此往往可控,可规划。而人是活的,不是输入几条命令就可以控制的,而是需要沟通,需要感情的。因此,大部分硅谷的工程师很“聪明”。他们主动选择“简单”地工作。白天好好地工作,晚上好好地生活。何必去“自寻烦恼”,转做管理呢。4 S/ @. r5 I# A7 H  v
5 ^5 J* R( r* ]# J
其实不光是硅谷的,其它地区的工程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追求简单,追求完美,思维方式上比较理性和逻辑性,看问题比较趋向于非黑即白。这样的性格非常适合做技术工作,可是我们中国的工程师有时候偏偏看不到自己的这个特点。  E3 E8 u7 T. Z! j4 L% D$ C

6 z+ u3 d- M3 h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工程师希望向管理方向发展是非常正常的。但问题是为什么和怎样?我碰到过不只一个工程师告诉我,希望转做管理的原因是担心今后年级大了,技术能力跟不上了。我觉得非常可笑。这就好比是一个士兵说:我杀敌本领不行,不适合上战场,那就让我做军官吧。一个没做过士兵的元帅肯定不是好元帅。其实做技术和当兵毕竟不同,不是靠体力吃饭的。年级大点往往是优势。" P' g& Q' }8 }% k1 m

& k' w1 r1 x# e$ I8 d, z3 n我觉得走技术路线对工程师性格的人是一条捷径。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钻研技术,一定能在某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这里的关键是好奇心和耐心。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找到答案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有没有好奇心和耐心去找。比如,Java程序员天天都用到String这个类型。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Java语言里有String和StringBuffer两种字符串类型,而不是一种?有没有去看过String和StringBuffer的源代码?再例如,天天做网站和HTTP打交道,有没有看过HTTP协议?有没有尝试过不用浏览器,wget等工具,而用最原始的telnet方式来访问网站?看看这HTTP的头里到底是什么东东?在我面试过的工程师中,做过这几件事的人不到5%。
% x4 {& s6 A& A, E' S
, B* A8 {3 V$ {5 B  D8 H* ?# c7 N一旦了解得比别人深,就容易看到问题本质,产生信心,激发乐趣。这时候你的解决方案就比别人漂亮,逐渐建立起了影响力,成为了“专家”。因此公司里的疑难杂症会主动找上门来。你就比别人得到了更多的提升能力的机会。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你的进步就比别人快,但付出的却不一定比别人多。这时候你已经走上了捷径。
) y' R; I1 b' q" ]7 ^/ I$ e
- Q9 t& r- [9 k3 D5 S在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中国,在众人盲目追求管理岗位的那点虚荣的今天,如果你的性格适合做技术,我认为走技术路线是最适合的。如果你才毕业,那你是最幸福的。你可以给自己制定3个甚至4个五年计划。例如5年打基础,10年变专家,15年国内知名,20年世界闻名。如果你已经奔三或者三十出头,那你快成熟了,但离开花结果还早呢。不信你看看下面几位我们都熟悉的人。; h4 b5 O. q* D, K  s

' D7 E+ o% h* Q9 M: L. v
# D1 ^/ D; C% ~拉里-沃尔(Larry Wall)33岁时出版了《Perl语言编程》一书。之前他是一个系统管理员。
) N$ v& d! }8 Y+ [1 D互联网之父温特-瑟夫(Vint CeRF)在发明TCP/IP时,已经35岁。" c4 f7 P; k. d9 A0 s* N* I
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37岁时才发明了万维网(WWW)。, L) a2 ?  a+ a" Z4 t  h" H" _
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的《C程序设计语言》一书出版时,他37岁。7 \* Y% r' q; \5 y( J/ b$ B$ H8 F# Q: A
Java之父詹姆斯·戈士林(James Gosling)40岁时才因为发明Java而成名。
/ ^/ _" @( C$ ~0 R/ u6 i" k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沃兹尼艾克(Steven Wozniak)在今年年初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研发基于高速闪存技术的存储。他如今已经59岁了

点评

一个是外因。在美国,管理岗位的待遇和技术岗位待遇相差不大。特别在崇尚技术的硅谷,经理的地位并不比工程师高,甚至更低。比如架构师在公司里的重要性往往要超过经理。 第一点足以说明问题了,  发表于 2014-9-17 09:10
如果大陆把全民公费医疗、失业保障、选票等问题解决了,大部分人都能静下心来做研发的!  发表于 2014-9-15 16:41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7-15 15:3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9-15 08:28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拿美国和中国比,教育背景不同,资金投入不同,薪资待遇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在中国地位高的是领导,你再厉害的工程师,领导一句话不好,你就得重做。没日没夜的工作,为了房子背上几十年的债务,小孩教育投入高,医疗压力大,试问谁能静下心来做技术,除非你是玩上瘾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9-15 11:53 | 只看该作者
    额,在中国,做技术的地位工资太低了,随便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销售都可以随便批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还回去做技术。楼主说的太过遥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2 15:3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9-16 23:04 | 只看该作者
    做几年销售,好一点的有房有车,有小三,
    5 _8 h9 T3 K4 T( Q: r7 z做几年技术,目光呆滞,话语很少,没钱,没房,
    4 }$ _) P* T% d2 g+ O+ P更可悲的是不招35以上的工程师,
    + p( r1 ]: {: x+ Z$ p6 t; j3 h路越走越窄,不改行,怎么活??2 x: B! a7 F; _! L6 f' t% P
    要是能像米国一样,住大房,出行小汽车,+ M0 R+ I$ e; H1 H1 i  H; z
    没有后顾之忧,相信很多工程师会投入更大的兴趣去钻研! h4 C2 e0 m  d0 b
    技术,也会出现很多大家的,- M+ W, p7 J0 V* [# q& T
    物欲横流的社会,没法和米国比!
    3 x% J) d  L  U! `! w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4-9-13 15:58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很少有这样的平台,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4-9-14 11:30 | 只看该作者
    浮躁,很大原因也是现状逼的,在目前的中国,在你40岁还想做技术,也不一定有人给你这个机会,有时也会被人看做异类,甚至被人看不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4-9-14 20:1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东西叫“中国特色”。为什么老工程师少,得结合国情来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4-9-14 20:1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中国要能很好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至少软硬件会有很大起飞,不过这比解决腐败还难,我们也没必要像米国看齐,无论是公司还是人员都差别太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4-9-14 20:17 | 只看该作者
    很简单。美国是创造,中国是山寨。你说哪个技术更值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4-9-15 08:54 | 只看该作者
    矽谷的工程師致力於專業,咱們一群人是在這網站上鬼混!' a( x" ?, c' y8 ~( \; ^/ ]) b$ \6 }
      K+ j8 i) Y& r, \7 r

    点评

    支持!: 5.0
    支持!: 5
    地沟油吃多了,会降低智商和寿命,以至国内工程师难以做到40岁!  发表于 2014-9-17 10: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4-9-15 10:02 | 只看该作者
    技术高度和管理能力与薪资水平的关系。还有就是地位差距。已经见过好几个一窍不通的管理者知道老技术做事的了,做技术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受业务需求和管理控制成本限制,感觉慢慢就失去了研发快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4-9-15 15:36 | 只看该作者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能一样吗?太多不一样了,我们这叫中国特色,楼主也得看到社会现实,年轻的工程师只能去适应大环境。马云说过:“在中国,技术再牛也没用,一个制度就能把你搞死”,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4-9-15 17:0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 做技术的从收入和地位上都超过 销售,那就;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8:44 | 只看该作者
    yiting7466 发表于 2014-9-14 11:30, j/ X, t* n9 T2 V+ Z; Y" K7 A/ O1 G
    浮躁,很大原因也是现状逼的,在目前的中国,在你40岁还想做技术,也不一定有人给你这个机会,有时也会被人 ...

    8 J2 a# ?+ `% n* v) X1 M! k是啊   大多数都写着   25---35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8:46 | 只看该作者
    超級狗 发表于 2014-9-15 08:54
    3 {9 h! D* I$ C8 V- F6 T; v, s矽谷的工程師致力於專業,咱們一群人是在這網站上鬼混!
    1 L! D, m# t*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21 18:02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