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传统的目标阻抗计算是用Ztarget=Vcc*Ripple/Imax去计算,要求在相关频段内的Z11阻抗都要小于Ztarget,但不同频率下的负载电流是不一样的,要求过于苛刻,会导致电容数量的过设计;这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另外一种方法,将PDN网络的等效电感考虑了进去,Vcc*Ripple=R*I(t)+L*dI(t)/dt,如负载电流变化的上升下降时间Trise、Tfall跟最大负载电流已知,则可以得R跟L的值,Ztarget=R+j𝜔L,这样使得高频时目标阻抗的要求没那么高,如下图。/ ~+ h6 K$ u6 P) S6 [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种是否合理,据我所知部分企业已经是在用这种方法计算,我的疑问点在于:* ~: u( d# c/ |0 c" A
1、为什么是在高频时反而对PDN阻抗要求低了,PI的出发点不就是为了应对高速信号下的电源电压跌落吗?
, @; N' \8 [6 X5 ^+ t 2、这种计算方法使得低频时目标阻抗很小,很难满足,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0 J$ x# q' ^% n$ n 3、如果应用到实际中,可否以负载器件动作的Trise、Tfall去等效电源线路上的电流变化速率?
) t |+ u+ T! I4 K6 a, S E7 N+ X
. }# P! l' p6 ~ & k( m1 r, D) a9 H& E5 X
/ C% E6 G6 t/ ~) r8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