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aotingk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层板DDR3走线 两个信号线周围包着地是什么作用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1-19 16:1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6#
    发表于 2014-1-13 22:28 | 只看该作者
    多了解了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4-1-28 14:42 | 只看该作者
    目测是海思平台的3520D的芯片,我说的对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4-2-9 13: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智能电视方案像Mstar的都是这样走,人家还能跑1333M。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4-2-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阻抗是要控制的,但是很难到达控制单端50R,这样经过信号中有地面,是提高回流性能,减小回流路径,使信号能稳定工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4-2-11 21:47 | 只看该作者
    1.阻抗要求  侧面的GND也可以控制impedance
    ; x, Z8 X5 D, p/ W; u& w  L2.GND为了更好的信号质量,减少COMMAND间的crosstalk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4-2-12 13:37 | 只看该作者
    1、很显然是阻抗控制用的
    1 y2 M& m' m$ `% c5 ]& D4 h2、阻抗计算公式:Zo=[87/( Er +1.41)1/2]xln[5.98H/(0.8W+T)],从公式中可以看到阻抗和ER、W、H有关。其中和ER、H成正比,和W、T成反比。
      S9 T" @  d# L, V7 @( M3、在多层板中,阻抗是通过调整线框、线和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单端线的阻抗的,线越细阻抗越高,平面间的间距越大,阻抗越大。但是在双面板中,由于板子厚度就是平面间距,这种情况下阻抗已经无法控制了,因为如果你要控制50欧姆阻抗的话,那么你就将需要很大的线框。7 s7 V1 Z) g! r1 Q" k
    3、但是DDR3对阻抗是有要求的,怎么解决呢?那就是楼主中板子的做法,采用共面线的方式来解决,即相邻的地线是信号线的参考,离的越近阻抗越小,在满足加工线宽的同时阻抗可以控制在70欧姆到80欧姆之间。对于一些普通的消费类产品,如网络机顶盒这种价格竞争惨烈的领域。DDR3的速率在800MBPS,则即便没有控制到50欧姆仍然可以跑起来的同时又将价格杀到最低从而增加竞争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4-2-12 13:39 | 只看该作者
    liuxy 发表于 2014-2-12 13:37) h  h. t- x# ]  O
    1、很显然是阻抗控制用的
    # m! ]- S1 q/ L7 o+ k9 X2、阻抗计算公式:Zo=[87/( Er +1.41)1/2]xln[5.98H/(0.8W+T)],从公式中可以看 ...
    & h, z0 s0 ~/ X' b9 f/ Q* e
    另外,楼主这个板子应该是阿里的方案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4-2-12 21:25 | 只看该作者
    lxizj 发表于 2014-1-7 13:24- |' u( J' T4 g8 {2 z. Q
    1.两层板不能控制阻抗。9 {  v# g4 t: q$ y- p" }9 O
    2.信号线走位包地是用来做信号的伴随地的,因为从你板子上看,bottom是没有完整地 ...
    : h+ G, {0 u; n. x" ^$ s
    谁说两层板不能做阻抗控制了,呵呵,只要下面完整完全可以啊,下面不行同层旁边也可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22 23:0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