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i5 r% m4 a( _# d& ?: {% a$ D朋友,我看的是第一版,也不知道第二版里面改了些什么,所以就第一版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你。。。。5 O4 J2 C1 c: m' F- t
首先第一版的10.3节中介绍NEXT时,有这么一句:; r0 z+ Y, M4 {1 M" E; G4 @* N% o
“The near-end noise rises up quickly to a constant value. It stays up at this level for a time equal to twice the time delay of the coupling length and then drops down. ”; y% p4 P4 E. Z$ q
中文就是:
' R# D- `, n) @3 G“近端噪声迅速上升到一个固定值,并且保持这一值的持续时间为耦合长度时延的两倍,然后在下降”。
4 `' |9 M, ] P! @9 Y2 B6 B+ [但是在那个“被怀疑”的图10.20中(还有10.24图),确与上面的说法不相符。上图
) d$ ~3 `" I3 H( [0 w, P' ~
/ T- u4 A& e- T! Z
% h& ^* d! |# Y. l如果按照10.3节的说法,单纯梯形上底的长度就是2*TD,但是显然图10.20中不是这么标注的。而且你们也说其中一条斜边在横轴上面的投影长度为RT/2,那么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8 t: }! N [4 b9 e* f
) u. W: J, B/ i
梯形的上斜边、上底、下斜边在横轴上面的投影长度是多少呢?0 B9 Q0 _4 A1 s; N
我本人分析觉得是(RT/2)——(2TD-RT/2)——(RT/2)/ d" y* i4 ?# e
也就是说图10.20中除了将RT改为RT/2外,都是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