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B% R9 b }; f! E; O根据查阅资料及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所得,在使用JTAG下载接口的过程中,请不要随意带电插拔,否则会损坏FPGA芯片的JTAG口信号管脚。那么如何去确认JTAG口已经损坏了呢。首先你要去排除基本的几项因素,一是,是否匹配连接,有很多设备会对应很多接口,在实际条件下要匹配正确,否则也会出现上述情况;二是,排除下载线的问题,如果是下载线坏了,可以使用多根下载线去尝试,排除这类问题。如果还是不能访问FPGA的JTAG口,那么很有可能你的FPGA芯片的JTAG口已经损坏。此时请用万用表检查TCK,TMS,TDO和Tdi是否和GND短路,如果任何一个信号对地短路则表示JTAG信号管脚已经损坏。
9 D v, [6 {% {0 f
7 q2 ?2 I3 Q( U! q6 r. \/ @- k5 T8 n
/ ^5 }! w9 D) i5 u! B3 W, [, e- E' \) t
至于JTAG口是什么,这里我们也来探讨一下,JTAG英文全称是 Joint Test Action Group,翻译过来中文就是联合测试工作组。
JTAG是一种IEEE标准用来解决板级问题,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JTAG被用来烧录、debug、探查端口。当然,最原始的使用是边界测试。
: M$ V; E5 B" t$ P% O
1、边界测试:
d1 h- ?9 x9 b: N; \' f8 u
4 N/ C$ a0 _8 S0 D
举个例子,你有两个芯片,这两个芯片之间连接了很多很多的线,怎么确保这些线之间的连接是OK的呢,用JTAG,它可以控制所有IC的引脚。这叫做芯片边界测试。
3 |* z7 J# t3 ]) ?* ?7 J. Y" Z+ ^
7 ~/ |7 Q1 F0 P
* ^6 K8 K5 J( }2 N% F" S
" h& F( |& \& s$ p
' s# \ U: |& c& b
2、JTAG引脚:/ y c' Y/ R3 t5 T$ F+ Z
: L1 c6 v1 Z7 v8 X
JTAG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脚了,通常四个脚:TDI,TDO,TMS,TCK,当然还有个复位脚TRST。对于芯片上的JTAG的脚实际上是专用的。
TDI:测试数据输入,数据通过TDI输入JTAG口;
TDO:测试数据输出,数据通过TDO从JTAG口输出;
TMS:测试模式选择,用来设置JTAG口处于某种特定的测试模式;
TCK:测试时钟输入;
TRST:测试复位。
/ g ^' d$ S' v% q
" T% k8 h J' t
3 p/ b7 r2 p, e5 `
& V; J$ g* q, b5 W2 h) x3 M
7 V" c( G+ c# R- j* e- J. k1 M
CPU和FPGA制造商允许JTAG用来端口debug;FPGA厂商允许通过JTAG配置FPGA,使用JTAG信号通入FPGA核。
4 t% I0 K+ k; _1 x8 v
3、JTAG如何工作:/ Y+ S+ l8 X3 G" n
1 H* X8 w! h: R5 t
PC控制JTAG:用JTAG电缆连接PC的打印端口或者USB或者网口。最简单的是连接打印端口。
* u w( M9 f8 M# L6 _
8 i. V5 b) G; a7 P m
TMS:在每个含有JTAG的芯片内部,会有个JTAG TAP控制器。TAP控制器是一个有16个状态的状态机,而TMS就是这玩意的控制信号。当TMS把各个芯片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芯片的TAP状态跳转是一致的。下面是TAP控制器的示意图:
( _" q: \- t$ `
. Z0 h6 M* U2 Y6 ]
1 \3 q" I: V" c
改变TMS的值,状态就会发生跳转。如果保持5个周期的高电平,就会跳回test-logic-rest,通常用来同步TAP控制器;通常使用两个最重要的状态是Shift-DR和Shift-IR,两者连接TDI和TDO使用。
. E' \8 M: J: h5 v
IR:命令寄存器,你可以写值到这个寄存器中通知JTAG干某件事。每个TAP只有一个IR寄存器而且长度是一定的。
DR:TAP可以有多个DR寄存器,与IR寄存器相似,每个IR值会选择不同的DR寄存器。(很迷)
5 }4 \( W5 }$ l$ V3 q% n
4、JTAG链相关疑问:6 P$ J5 ?6 a& c# \' [1 U
- q' t; V3 C& S U9 o
计算JTAG链中的IC数目:
一个重要的应用是IR值是全一值,表示BYPASS命令,在BYPASS模式中,TAP控制器中的DR寄存器总是单bit的,从输入TDI到输出TDO,通常一个周期,啥也不干。
% {, S3 J j P6 o8 @( N/ K/ f+ f
可用BYPASS模式计算IC数目。如果每个IC的TDI-TDO链的延迟是一个时钟,我们可以发送一些数据并检测它延迟了多久,那么久可以推算出JTAG链中的IC数目。
9 I4 j7 k: Y% d* t4 V2 j3 f
得到JTAG链中的器件ID:
6 z$ Y; F) |# K" } T7 C
大多数的JTAG IC都支持IDCODE命令。在IDCODE命令中,DR寄存器会装载一个32bit的代表器件ID的值。不同于BYPASS指令,在IDCODE模式下IR的值没有标准。不过每次TAP控制器跳转到Test-Logic-Reset态,它会进入IDCODE模式,并装载IDCODE到DR。
+ U* J1 e+ T; M0 D, O
Y, l" ~- t V/ } {# Y* J/ i5、边界扫描:
/ T# e3 W |! l+ [+ e
" i5 I& L8 b: N1 G3 Z( N7 a* e! c: C$ M% `) a* ^& r8 f* M
4 _& a% Y! }8 s5 V
TAP控制器进入边界扫描模式时,DR链可以遍历每个IO块或者读或拦截每个引脚。在FPGA上使用JTAG,你可以知晓每个引脚的状态当FPGA在运行的时候。可以使用JTAG命令SAMPLE,当然不同IC可能是不同的。
% k3 a+ P7 N6 V
( H# o8 s; @& m: J1 D
6 R7 e! V/ x/ v- ~7 W
. V. d* Q# n; U3 p) z- a
这里没有过多的讲解JTAG调试原理,但是但是对于感兴趣的大侠们,可以获取详细文档查看一下,JTAG调试原理详细技术文档。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bBFgWnZgROeIiYhscBuZw
, p( T6 r2 W! q/ J: D" ~. C
提取码:0u5a
* N4 d% U" J2 \% T) M) z
+ `8 X- J. ]: P" [! u
如果JTAG口已经损坏了,那只能“节哀顺变”了,但是也不要只顾着伤心,最重要的是分析其中的原因,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经常为了方便,随意插拔JTAG下载口,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问题。但是仍然会有很小的机率发生下面的问题,因为热插拔而产生的JTAG口的静电和浪涌,最终导致FPGA管脚的击穿。至此,也有人怀疑是否是盗版的USB Blaster或者ByteBlasterII设计简化,去除了保护电路导致的。但经过很多实际情况的反馈,事实证明原装的USB Blaster 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也有人提出质疑是否是ALTERA的低端芯片为了降低成本,FPGA的IO单元没有加二极管钳位保护电路。 这类质疑其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规范操作,尽可能的去减少因为实际操作不当导致一些硬件设备、接口等提前结束寿命或“英年早逝”,那重点来了,关于JTAG下载口的使用,我们需要如何去规范操作呢。
( Z0 `( a' O$ _: w3 e8 ?+ |5 Q
上电时的操作流程顺序:) e- t- P" Q2 x5 L2 g6 M
$ S9 H1 N4 Y. M Q2 T$ ?6 t$ F; N
1. 在FPGA开发板及相关设备断电的前提下,插上JTAG下载线接口;7 {( k: v- S$ Q+ E: O
2. 插上USB Blaster或者ByteBlasterII的电缆;1 j; S6 N+ Z# q: E2 ~2 O" o
3. 接通FPGA开发板的电源。
0 z- m' n& U, v5 f
下电时的操作流程顺序:
" Z" e. ~/ v4 z4 H$ p4 ?1 P
& e8 H- ^8 v. C% R+ r+ C
1. 断开FPGA开发板及相关设备的电源;
. ~8 Y6 X4 D9 p' K+ Q6 ]& F1 b. }
2. 断开USB Blaster或者ByteBlasterII的电缆;
0 D, c+ a# O. L, i& Q
/ n: q( O" {. m1 O: {) ^3 `
3. 拔下JTAG下载线接口,并放置适宜地方存储。
- N, L/ [1 ^, x0 V- V* Z: Y+ f; @
$ I" f3 V$ Z4 ?# l# n/ O3 d
7 o! T; l9 N1 \" y# V' D
虽然上述的操作步骤有点繁琐,有时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也是不以为然,但是为了保证芯片不被损坏,建议大家还是中规中矩的按照上述的步骤来操作。本人上述出现的问题,经过检测后就是TCK跟GND短路了,虽然发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为了能够更合理更长久的的使用硬件相关设备,还是建议大家在实操过程中,不要担心繁琐,中规中矩操作,换个角度思考,“多磨多练”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最后,还是给各位唠叨一句,关于JTAG下载口的使用最好不要带电热插拔,起码可以让JTAG口“活”的久一些,毕竟长情陪伴也是挺不错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