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楼主: jomve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仿真讨论] 差分线P与N的等长走线方式比对分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3-11-14 20:44 | 只看该作者
不用仿,可以直接看出A比较好,因为A的小突起比较小,B的小突起太多。1 v" i" e; \3 d/ v( d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物理等于不等于电气等长,我们要做到是电气等长,而不用物理等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3-11-14 20:48 | 只看该作者
在Allegro有个概念叫动态相位,把这个概念弄明白了,问题就清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3-11-17 16:09 | 只看该作者
测量结果被私藏了{:soso_e1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6: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测试数据还真没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3-12-6 22:22 | 只看该作者
lining0223 发表于 2012-6-13 09:53
. C- d& u7 f2 l( v2 J! ]6 c同时遵循3W&2S Tune线原则:

. s( L6 Y- n9 h* k) l看了很多次,没好好思考,是该问个为什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3-12-23 13:54 | 只看该作者
A方式的确好于B方式 差分补偿最好靠近输出输入端  补偿高度最好小于三倍线宽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4-1-14 00: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个有问题吧。; g0 x8 `/ w1 W' |. _4 j6 v
应该再加一个C方式,在相位失调处快速的使用蛇形线补齐相位差是最好的方式了。# ~; @8 y* o4 d: F5 j$ J( N
A方式下,由于多处失耦合,导致在高频下相位失调的很严重。
: {& _7 ^5 H. R1 i! Y+ Y楼主可以用ADS仿真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4-1-16 12:38 | 只看该作者
A方式好于B方式
' `1 _5 ?  n# Y: k前提是两者蛇形线的走线gap和耦合长度一致的情况下
/ G0 B% l8 m0 Z4 ~9 D2 q: H+ ~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4-10-20 14:30 | 只看该作者
lining0223 发表于 2012-6-13 09:53
$ E) d0 e+ q/ S) e同时遵循3W&2S Tune线原则:

4 }+ X2 [2 o# h* B非常好的资料!2 N: L3 o0 v  H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27 15:49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72#
    发表于 2014-10-21 10:44 | 只看该作者
    lxizj 发表于 2012-4-24 15:502 ~9 F3 W) l+ _& z' ~8 S
    建议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分析的比较透彻,比楼主的仿真详细些
    / z1 G2 D9 l2 Y; M
    这个PDF似乎和LZ的结论完全不同
    * |; O8 \. o! Z% s'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4-11-27 17:5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不错,这种假设的心思很值得学习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4-11-30 17:1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基础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3 12:1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