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高速PCB设计中,信号的反射将给PCB的设计质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要减轻反射信号的负面影响,有三种方式:+ W0 E5 v1 S, A$ S" [7 h5 @# f
1),降低系统频率从而加大信号的上升与下降时间,使信号在加到传输线上前,前一个信号的反射达到稳定;0 _, c" Q, l1 j) @( O6 x: q' y
2),缩短PCB走线长度使反射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稳定;. v) x3 t5 G/ F+ a8 \& n! c
3),采用阻抗匹配方案消除反射;
' l3 J, d; p5 R. k: X4 Q 在高速系统设计中,第1种是不可能的,而第2种也是不实际的,通常要缩短PCB布线长度,可能需要增加布线层数、增加过孔数,从而得不偿失,那么第3种是最好的方法,常用的阻匹配方式有以下几种:6 Y. j+ V: v# l/ `
1 V. X, r& v5 U" Z
1.源端串联匹配
' D1 Q! }7 ~1 L 源端串联匹配就是在输出BUFFER上串接一个电阻,使BUFFER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阻抗一致;此电阻在PCB设计时应尽量靠近输出BUFFER放置 ,常用的值为:33殴姆。
9 X [7 F& |4 r+ ?% l 对于TTL或CMOS驱动,信号在逻辑高及低状态时均具有不同的输出阻抗,而一些负载器件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输出阻抗,不能简单的得知,所以在使用串联端接匹配时,在具有输入输出阻抗不一致的条件下,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在布线终端上存在集总线型负载或单一元件时,串联匹配是最佳的选择;0 U9 N& `5 V# `& z
串联电阻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 C! F. B. a1 l R=ZO-R0 ZO--传输线阻抗 R0--BUFFER输出阻抗" E* B6 K. i5 p# V0 @. o
串联匹配的优点:提供较慢的上升时间,减少反系量,产生更小的EMI,从而降低过冲,增加信号的传输质量;5 R! Q8 ` W" N: \
串联匹配的缺点:当TTL/CMOS出现在同一网络上时,在驱动分布负载时,通常不能使用串联匹配方式。
5 m" g) c8 U3 @, h. n. x' `1 a& y
" B/ m3 m& P' c/ d" S2 | 2.终端并联匹配
* t& Y! W9 n/ n0 p3 C @ 由在走线路径上的某一端连接单个电阻构成,这个电阻的阻值必须等于传输线所要求的电阻值,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或地;简单的并联匹配很少用于CMOS与TTL设计中;
8 k3 N) ]0 K$ \1 K1 E2 V. k* _ 并联匹配的优点:可用于分布负载,并能够全部吸收传输波以消除反射;
6 \9 t+ u% N+ U0 j 并联匹配的缺点:需额外增加电路的功耗,会降低噪声容限。
& y/ h( b0 B: S, Q! V8 R: n 3.戴维南匹配
' ~6 d2 q2 t' E# v; O# W) G Vref=R2/(R1+R2)•V
- Z6 e, u. m( E- O2 E2 Z* ~: s* k Vref--输入负载所要求的电压1 J( j2 Z, C+ h+ j# \2 o
V--电压源 R1---上拉电阻 R2--下拉电阻# M& }. c: M/ P
当R1=R2时,对高低逻辑的驱动要求均是相同的,对有些逻辑系列可能不能接受;
' x& `# p& L8 a- F3 Z" ~6 j+ ? u$ L 当R1>R2时,逻辑低对电流的要求比逻辑高大,这种情况对TTL与COMS器件是不能工作的;
' y$ g) O6 W1 r" x2 n' s 当R1<R2时,这种对大多数的设计比较合适;" y, b7 R2 C8 r: I( O8 `2 O2 @
戴维南匹配的优点: 能够全部吸收传输波以消除反射,尤其适合用于总线使用;
$ {7 v- x* O. q3 p 戴维南匹配的缺点:需额外增加电路的功耗,会降低噪声容限;# k! @! r: A+ a' `8 s; ]
P% ]1 a( o" M6 F0 ?1 l
4.RC网络匹配 0 I; L5 B: K5 y. B( V8 V# K! s
端接电阻应该等于传输线的阻抗Z0,而电容一般非常小(20PF--600PF);RC网络的时间常数必须大于两倍的信号传输延时时间;! u: m" i8 d& D z. g( ?
RC端接匹配的优点:可在分布负载及总线布线中使用,它完全吸收发送波,可以消除反射,并且具有很低的直流功率损耗;. h+ r9 V' {3 k6 L h+ y1 x
RC端接的缺点:它将使非常高速的信号速率降低,RC电路的时间常数选择不好会导致电路存在反射,对于高频、快速上升的信号应多加注意。7 T$ I2 x6 e. D2 a# }5 a
, h# k0 x5 t+ k" o5 h0 g% a) |
5.二极管匹配' I9 V9 I$ S( o e" j4 w
二极管匹配方式常用于差分或成对网络上,采用二极管匹配会使其负载变成非线性,可能会增加EMI的问题。
% @! Q a% ^) u 各种匹配方式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 Y( ^* p% L& d# f
1 b* E7 I7 q/ B$ h* R终端类型 元件数 延时情况 电源要求 元件值 备注) l/ }8 K" t3 J; f+ C7 V
并联 1 小 高 R=Z0 功耗很大
: ~- ^6 ^" I+ p' z5 x; @8 r% h戴维南 2 小 高 R=2Z0
" F ]- C' a5 L$ d4 {/ ORC 2 小 中 R=Z0,C很小
2 [! H1 q, U6 v: C2 v( O1 I二极管 2 小 高 根据电源电压宝
$ E( ]9 ?' q+ ~# q9 k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