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大家疑问
没有想到有人质疑,其实只要再多想一会儿就会得到答案了。但我还是再补充一下:# L2 Z7 ?8 C* H. S2 a- R9 D5 V1 k
$ S3 T6 p) [4 `1)我用的是Spectra 作为自动走线工具,不是手工走线。我用 Protel99SE只是为了少量的手工调整用。
4 a& F, ~# w: f2)我说的层数是指走线层,不包括内部平面层。内部的平面层也被大部分用掉了。并不是说没有可能把内部平面层用作走线,那样做并不能减少实际的走线层数。而且大家都知道,平面层是反相层,目前没有办法自动走线的。
( {0 [2 V) e. _. K4 J! |0 s$ ~' Y# _: I1 H. f
3)过孔的连接问题:这个问题是关键。其实有几种解决方法: 0 ?8 C; O8 I! ]2 j" d
3.1)使用盲孔作为 PCB文件 B 的过孔。这里只要把PCB 文件A的 全部 fanout 后的文件作为B的走线文件就可以了。5 |1 {: ]" c* h2 x2 e: K1 W
3.2)如果使用全通孔作为 PCB文件 B 的过孔。这里必须把PCB 文件A的走线后文件的线和过孔也拷贝到B文件内,作为B的走线起始文件。由于A 已经有了30层线,所以,可以把A的走线集中拷贝在某一层,成为B的过孔障碍图案。 但是由于A的走线图案很密集,这时实际B基本上也无法打全通过孔了,只能纯走线。
4 J1 ~) J! Y& r( N6 P- A! i) B
( P4 [4 H1 j5 q; b- _5 F+ P# h我采用的是3.1 方案。因为这个板子本身已经是高成本的,盲孔成本已经可以忽略了。2 z: c- u: |3 _! v
. H$ Z. m, s; T; `1 v ?6 k
至于为啥不附图:有两个原因6 A: Z1 e: R: ~/ D3 }
1)这个板子是军用版,不能透露的。
- p0 D5 ~5 J, v+ b* E2)更重要的是,发贴是给大家一个思路。不在乎有图没有图。就算一个截图上来,也是乱七八糟看不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