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6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激发团队活力的三项重要法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4 15: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8 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8 f/ u4 ^; ~2 K' k; `$ F6 M6 @- ^# n! |9 J0 ?
    在加入一个团队之前,充满期待,富有激情,愿意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是到半年左右就逐渐失去了这种“劲头”,开始寻找各种机会让自己不要“麻烦”,不要“太累”,按照常规就好,用不着追求“更好”。
    + `7 F1 E* T: ~% I6 S& y% M
    3 \  R" P. t3 {1 c业务依然在增长,人员也不断地招募扩编,只是每天的工作出奇地一致,谁也不想打破来看看还有什么新东西,从上到下,忙碌的同时心里却对未来没底。
    . C4 ]5 E0 r! d5 e0 Q4 z1 t, K0 p5 F5 L( w5 A! h5 ~+ g3 x. G
    因为团队中许多人都如此行动时,整个组织的活力就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只是在机械式地运转,一切都是靠过去的积累在撑着,现状只是在重复过去。
    ' m3 w5 I, Z- i) f
    + L1 O0 B' q& m管理者必须关注团队活力水平的提升,这会让你省力许多,领跑和拼命拉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7 x% b2 O0 ~0 ~# e! \7 |; w+ t
    4 p9 ~5 v: N* e  E" d2 m$ _2 K但一提到团队活力,许多管理者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团建活动、各种奖励、文化活动(例如生日会)等等,他们甩甩脑袋,很想把这些想法扔出大脑,因为过去做得太多了,甚至让管理者受伤不少,他们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团队活力。
      Z' g% U% {( a5 ]# V0 F" ^/ @( ]
    真正的团队活力,并不是激发个体,而是让整个团队成员都“沸腾”起来,思维和行动都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7 ^2 I; Y7 V0 v
    ' e& y3 f' H8 v; b9 t! Q% p这需要管理者去围绕三项重要法则进行设计。- b  U5 z, z5 m9 p, z

    7 e2 S0 d" V" {法则一、树立有意义的方向" X; Y; L8 j9 s% U& z+ G
    最累的管理者一定不会带出具有活力的团队。
    ; t2 l5 T& b  N( C) V/ l4 [/ @9 L8 G. n' p) w. J$ G; G
    哪些管理者会是最累的人呢?. t8 Q* F+ K, a: P+ Q3 `6 t( I

    : X% m5 ^8 z1 F/ L6 S: i) U0 J# b我认为,一门心思认为只要设定好绩效奖惩目标,就能激发团队去实现所分配目标的人,一定会成为最累的管理者。- T0 S, ^+ V  U9 T
    ! j, i% i  Q' x- m. M. [
    很多人会奇怪,设定好目标和奖惩,让员工去执行就好了,他们为了绩效会努力去做的,管理者就轻松多了。$ |% g0 O4 Q' l0 r1 U  m

    0 a3 }4 ]" x: k% ~& i真的这样吗?8 f' a; {' t" k: _

    8 A" s$ E3 }, u0 x. `事实显然不是。# j/ \; v+ n! h8 L: x
    ' ?9 _# G0 N1 M% V5 R" c
    这样的管理者把团队管理想象得过于机械化,员工希望挣得高绩效高收入没错,他们会觉得需要,但并不会觉得有意义。. X& f6 J2 t0 {& f5 o9 q2 \

    # N) f: i5 j4 l5 M2 L4 b+ K而作为人,发现事物的意义是根植在内心的,这是活力之源。+ k# C( z7 y) F, b4 L5 h( \
    ; e8 M7 V$ ?& L" O7 T) ^
    有一个基金组织的年度目标总是募集资金量,成员们四处奔走,举办各种活动,年复一年,目标都达成了,但却并没有成就感。
    / S9 b# F% W8 W1 `6 f+ X
    + g" [% R% Y( z& a7 {$ V8 @几年下来,大家对募集资金的洽谈甚至产生了消极态度,每年看到的都是那些资金数据而已。
    2 k" p# h$ ]) o
    / Q5 O7 a0 V; a  N# W7 ]+ t组织管理者感受到了组织出现的问题,他们发现问题出在目标上,募集资金是基金组织的重要工作,但并不代表能够给予大家工作的意义。* y3 a" `8 O9 |8 T

    6 V4 N, H' m1 k他们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某地区的贫困家庭减少500户。
    ; |6 b1 S' v) v3 a2 A$ i5 J- a- H
    3 f- `" V. I% H! F8 b在进行了新的目标宣贯后,整个团队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除了资金募集,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完成,例如产业对接、项目孵化、针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等。+ C0 s4 b' N( ^& ]) F" H- j! R
    7 q- s: Y5 i9 k" x( k$ Z% E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呢?3 q* ~% c: I9 u
    " Y8 I( y6 E3 V; w  A& j* o
    其实,团队成员会很敏感地感受到,你的绩效奖惩是在操纵他们,目标是管理者的而非自己的,而且并没有从中感受到意义。% C' \3 v2 y. p! k, t2 P
    0 x# q8 d$ U1 p1 ?
    请一定要记住,每个人都有动力去做一些大于满足本我目标的事情,因为这会让人感觉有意义。
    8 {' r# w- B( N$ e" c9 I& ]- B
    & ?% U/ q! E0 x4 S5 V法则二、一切行为基于获得外部机会而非压力迫使6 p5 h, a6 n0 Q8 [* v5 W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在每天高喊“节约成本”、“抵御竞争”、“守住客户”等口号时,团队能产生足够的活力来承接工作,相反,会在浓厚的被动情绪下“应付”所有工作。
    / {( }! t# Q/ \+ V0 W# R/ F
      O1 l1 B% q" c! z1 w. T即使一个企业已经面临困境,甚至内忧外患,作为领导者,提升团队活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且必须将困难的局囿转移到获得机会、赢得机会的挑战上来。
    ; P$ X$ G0 h4 l* Q, Q# G6 g7 O
    这就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格局和意识。
    ) Q, I4 K3 ~* X( B
    7 g0 y1 y: ~# R% C  l' F: v让员工感受到现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赢得机会、赢得发展,和让他们感受到是为了抗拒压力和竞争,为了生存,是不一样的。* @$ n8 o% g$ b$ \4 k& v( J# q

    " O+ H& m8 g- P% c) k) `请记住,当高层告诉员工,你们要为了公司生存而战斗时,就是告诉大多数人,你们可以准备离开了。" ~& k: _6 O( K; D; ~: p7 s# H4 O

    4 F0 e; j0 B& R5 M: ?/ s# m% H, t很多管理者由于压力所迫,在管理行为上陷入了螺旋下降通道而不知。& v/ }. E8 J# E% b- y
    1 B( @/ j, ]( k6 r! ~" k
    当面临业绩下滑时,则砍成本,逼业绩,同时不敢投入新技术、减少客户关爱行为、整个公司都在紧张氛围之中,于是客户更加感受不到企业的优势、市场表现更加微弱、员工更加疲惫,更加不会感受到组织的价值。
    / q% S9 m7 X' i4 B3 f
    / S( R/ H3 t5 y' _$ q3 f3 s6 f我见过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他的公司在疫情期间业务完全为零,所有人的士气降低到极致,他咬着牙依旧给大家发着全额工资,但无所事事的状态怎么也调节不好。
    6 z: N3 D0 h0 R* r
    7 m7 d" F! }3 F3 F; F这位管理者看着公司的沉闷,虽然团队成员都表态与公司共渡时艰,甚至管理层都主动要求降薪50%,但开会时都无精打采,这样下去即使疫情结束了,公司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y) Q4 i* [. e

    5 U% \* s) K. {! s. E" T% Z+ B8 K再三思考后,他把自己脑袋里的所有压力抛掉,仔细分析了公司在过去业务扩张期存在的隐患,一直忙于业务却没有停下来解决,包括供应链的问题、人员结构问题、核心客户业务占比问题、新产品问题(推出不少,却少有成功,为了推新而出新)… … ! ~# g" V7 ], l1 y: k
    ! }- m: ~3 A4 B2 u& G
    然后与几个骨干一起分析市场,最终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不是疫情影响我们,而是我们过去的问题导致了现在疫情期间毫无作为。
    5 }  u+ f2 M+ e% m3 d& B# R& I* j# j" J& \
    接下来的全体员工会议主题是:《如何赢在疫情后》。
    ! w0 h5 C' |* ]$ |9 Y1 O7 h1 Y, j5 V2 C' N2 W$ b* E& b
    员工们还处在麻木、无聊、等待的状态中,从来没有在脑海中出现过“赢”这个字,看到会议主题,以及满脸自信的公司管理层后,他们都被调动了起来,积极参与讨论,寻找赢的路径。
    ' z7 d6 x" K% n# p0 e$ H" P
    8 h: }2 k; Z( @/ {会议的结果非常好,那些认为无事可做的部门,发现太多重要的事可以去做,并且是过去忽略的,实际上是特别核心和基础的工作。3 }! w: w; }0 c2 U0 G: t

    9 {8 ^' p, e% p# ^& w+ j: Y所有的人都开始思考“赢”,如何在疫情后与竞争对手不一样,他们意识到,疫情是阶段性的,不能被动等待,现在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何利用好,就是应在疫情后的关键。
    , p; @( ~; z- |3 \( ?$ k5 }7 |3 ~
    4 K5 t0 E7 x. C5 y: E3 |7 [' ?整个公司的活力被调动起来,各个团队之间也良好互动,远远超过疫情前的合作水平,人们都觉得自己在干一件了不起的事,在困境中寻找赢的机会,太棒了。. \& L# i3 G+ ^

    % l" `2 I' g! w当然,在5月初步复工后,他们呈现在市场上的感觉是信心满满、团队一致、准备充分。当竞争对手在急于突破客户关系获得复工后的订单时,这个公司却给了客户不一样的感受:了解客户、共商问题、定制化解决方案,更为关键的是那种想赢却很“稳”的状态。7 f6 l+ p/ y  s* p3 R! g) _

    5 l' s" B8 f9 f2 X+ ~* p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要迎接外部机遇,这会激发他们的活力和思考,产生出巨大的行动力,而切记不要让他们觉得一切都在抵抗,被动响应。% h2 c+ B" g! l# I! }5 m9 G# T

    : @* d8 O. L9 I& \0 `法则三、问题的发现和推进:看到不断改变的可能
    9 Z, V6 @# u' e( ~" T& h' P谈到问题的时候,你必须要相信一点:优秀的企业并不是没有问题,大型企业的问题一定比中小企业多,问题的存在并不是衡量企业优秀与否的标准,而在于是否能推进问题的解决。
    - F( F# D  q$ l% Z( ?) w
    - C1 Q7 u" p8 H$ Y5 \- Z. J% H* |每一次我走进企业去辅导《问题分析与解决》这个项目时,都会用一半的时间来进行实际问题的寻找、分析和制定解决思路,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2 X) k. _$ i7 T6 B
    / v2 g+ ~1 G3 h4 C' e* z
    第一,绝大多数找出来的问题早就存在了,且一直没有改善;: Q; R8 W' X9 z; _: T

    / J$ c. h0 I( C% B, F9 y第二,这些问题哪怕解决1/10,对企业都会产生莫大的作用;
    4 K: \' w; ]+ E8 w7 x
    3 e6 y0 \4 j1 u, U: n第三,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其实员工们都看得很清楚,就是没人推动。
    ! l5 y/ Z$ g) m/ p  ^# v9 V+ M6 H8 V: G9 v7 b) g: m8 h& W7 b) ]$ K
    很多管理者还没有明白,员工不怕团队存在问题,不怕企业还不够好,最怕的是问题堆积在一起,每天用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最怕那种积重难返的氛围,他们更愿意加入到能够找出问题,并真正去推动问题得以解决的团队。
    1 |* y4 B3 F' a& f& l5 P8 E
    , ^* e1 A) H5 g其实很多员工一开始都是愿意提出问题和建议的,但看到上级无所谓,甚至觉得多事的时候,他们也就变得沉默了,心中那种让组织变得更好的念头被深深地压了下去,自然也就不会有活力了,状态就变成干一份工作领一份薪酬而已。
    ' x* ?# ^9 M0 q: T9 {$ n( ~- ~& E, a. E  j/ `8 N4 |6 o1 z
    如果一个人加入到组织中,能感受到所有的人都在推动着问题的改善,能够看到问题不断地得以解决,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组织,自己也会愿意参与进来,这种参与感就是活力的源泉。
    . b% _( ^. [5 L/ ?, Z, y1 R! w+ w- Q" S# t# k' P# j( q
    否则即使薪酬福利很好,团队也会陷入一种沉闷,没有人想改变,所有的事情都在原来的水平上转圈。
    " \! k. M& v4 J" i: ^+ J
    * V$ z4 \8 U, z, L# s所以,我建议企业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件事情:
    ' n- M" ^+ l; K4 E$ h, f# ^5 ~
    # _  i' L8 o: W, T' r% E  X第一、问题发现/ ^5 z. S9 M+ g; G8 ?; x
    定期(最好是季度)组织各层级团队进行问题发现专项活动,然后把问题整理分类,形成公司级问题、部门级问题、执行层面问题。
    $ T% c5 [" V! Q4 \" n" D* E# V) \3 V5 }2 A- S$ Y" c- l; q
    这里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归属,例如员工流失率高,有可能是某个部门的问题,也可能是公司级问题,归属到哪个层级,引发的重视度不同,负责的人也就不同。8 H. s5 K8 g3 G7 I" X3 e

    # J+ ], l' }: h  ]  l第二、问题选择) N. g) ]" r1 A% n* G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立刻解决,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一次性解决。5 f; Q- }2 |2 X' u/ U

    1 B1 S3 ~0 P! f! Y$ c0 s( b  z! F因此要选择接下来1-3个月内能够有效改善或彻底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公示出来让团队成员看到。公示问题的同时,还要标明问题现有的状态、解决后的状态。
    ( g$ r3 z- A+ e; e; _0 d5 c& `# k+ b0 y  P3 p
    第三、推进行动
    - X9 R) X3 o/ v& i! N对于每个进入清单的问题,明确负责人,并形成问题解决项目团队,给予一定的激励,形成改善推进计划,如果可以贴墙面上动态地标注改善进行则特别好。4 Q! e; Z5 ~9 r9 I6 O/ w
    % W1 ?2 o# @0 l9 F5 h8 F
    第四、问题复盘和新的问题加入
    - r4 |8 Y7 ~' _7 {& f无论问题是否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都要进行复盘,没有解决的继续改善,直至解决到满意的结果则闭环。如果问题属于经常发生的,则需要形成解决经验手册,进行内部培训,让所有可能遇到此问题的成员能够掌握,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6 R& [- _. {1 T  @2 N1 U+ |  R( w- c9 o9 n* q! p1 i
    每开展一轮问题解决周期,都应该加入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对员工影响较大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员工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等,切莫小看一些细节问题,例如餐厅卫生,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会让员工感觉到组织真的重视他们的意见,愿意为了他们变得更好,他们加入的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组织。
      q9 B( @7 e( c( S4 u1 g2 k9 C" t
    , w. P; H( ]8 V; C/ h7 z/ v/ B# [+ p6 L当员工看到问题不断被解决时,他们的活力也会被激发出来。
    ( |2 F" a  \# i8 o2 d/ R$ G! r. i' i* T2 a6 {6 ]( G! J4 Q
    活力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所以切勿用一些点子式的策略来应对,系统问题必须系统性解决。# w8 B; X$ ~+ o' z9 }' @

    1 D0 w- p$ x4 y& b+ a# p  S: E# X当然,提升团队活力的法则还有很多,我只是举出三种实践中应用有效的方式来倡导企业进行改善,也欢迎读者在文章下留言,提出您的看法,寻找更多的有效方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31 15: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
    发表于 2021-4-28 10:52 | 只看该作者
    管理者必须关注团队活力水平的提升,这会让你省力许多,领跑和拼命拉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3 10: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