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是已经成为职场主力军,而很多企业发现传统的KPI很难激发他们工作热情和能力,更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是OKR。这群年轻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一个字,野。他们狂野,不接受控制式的管理,但同时也非常关注自己的成长。激励他们需要不一样的方法,整个企业管理的世界正在为他们改变。 6 v; A- d; ]( E1 E' ]' C# v/ `0 t) H, I: i6 P. p
本周,国内资深的OKR培训专家姚琼老师做客黑马大学,为大家直播分享了“如何用OKR有效地激励人才”。 01巨头们正在抛弃KPI,拥抱OKR 传统的激励模式是绩效考核,但是员工们并不喜欢,也没有真正被激励。 现在普遍使用的绩效考核工具是KPI。我们考核员工,给他们定等级、发奖金、加工资。对于一些简单、固定、重复性的工作,这个工具是比较适用的。但我们现在处在多变的时代,很多工作是很创新的、很复杂的,很多公司已经感觉到KPI不能完全反映员工的工作,更谈不上激励员工。 KPI的绩效主要由经理来判断,是优是良还是待改善。这个评估中有很多经理本人的主观因素,其实是有偏差的。另外,考核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强制分布和末位淘汰。它一定要把员工分为20%的优,70%的良,10%的不合格,这种强制分布会造成员工之间的内斗。虽然号称是竞争性的文化,但其实是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互相不信任。最后即使发了奖金,员工还是不开心。还有,这种绩效考核基本上是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经理找员工谈话的时候,大部分是在找员工的缺点,然后帮助他。但是这种负面的反馈其实没有激发员工。全球现在提倡的是挖掘员工的优点,然后更好地去运用,我们称之为优势管理。 微软在2015年时候做过一个全员调研,问员工你最不喜欢公司哪一点?员工告诉调查员,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绩效考核,给我贴标签,把我分等级。这种考核是一种惩罚,我很不开心,一点没有被激励。所以有很多员工离开。2015年之后,微软重新调整绩效考核,做了创新,很多员工又回来了。此前,微软还取消了强制分布、末位淘汰,目的就是希望工程师们能够被激发起来。 GE在2015年也取消了末位淘汰和强制分布。这两条是杰克韦尔奇先生在80年代提出来的,结果大家发现这一制度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索尼甚至提出了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所以大家纷纷开始变革。现在小米也在去KPI管理,全员使用OKR,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字节跳动在他们的飞书系统里也做了OKR。百度在2019年的时候宣布All in OKR,五万员工在用OKR。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潜力,让大家更创新地奋斗:不仅仅是为了KPI而工作,更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而工作。 02OKR: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怎样激励员工,更好完成公司的目标?整体上,全球的绩效变革趋势就是八个字:“淡化考核,强化发展”。 因为考核这种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对现在的90后、00后不起作用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很看重考核,他们更看重的是我在这家公司工作愉不愉快,能不能得到学习和成长。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发展。上文大公司们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成长,这样才能挽留住90后员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OKR最近几年在全球蔓延开来。
OKR:人人都是CEO
. E/ q- I) W M) w
OKR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翻译成中文就是:目标和关键结果。" m3 L6 E$ i# r. S. _9 H- B% B2 L
OKR之父是前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他解释,O是WHAT,就是目标,是你想要什么。K是HOW,是你打算怎么做到。WHAT加HOW,你想要什么,打算怎么做。当然,你还要回答一个问题,WHY,就是你为什么这么做?OKR特别强调两点,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团队协作,这都是现在公司最最需要的。 OKR不是考核工具,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工具,它让员工自己去写目标,自己去管理。德鲁克在50年代就提出了自我管理,他认为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是要求自我管理的,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长是有要求的。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我们要激励他们,给一线的员工更多机会,不仅仅是目标的放权,包括未来决策权的放权。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也说了,大部分的创新来自一线的员工。OKR有一个口号:人人都是CEO,就是说每个人是自己的管理者。 现在很多大型公司走实行的是双轨制:考核用KPI,过程管理用OKR。创业公司学OKR模式创新,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其实是有优势的,并不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创业公司可以直接用OKR,然后再配上创新的考核模式,我觉得就可以了。 OKR和KPI这两个工具来说,KPI是考核模式,OKR是沟通和管理模式。从KPI到OKR,其实是员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和释放。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一个思维模式的变化。3 e9 o2 q) U# n4 A, @& U0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