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主动变革
5 m/ g& C& V" o* B* K
% C; r; Z9 v. _" g9 D
6 J/ g* L6 L# r# u0 m7 ^! v1987年代理起家的华为,在产品自研上有着很大的短板。当时,华为一款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是业界的两倍以上,因为摸不准市场需求,很多新产品没有上市就被直接取消,造成大量的产品投资浪费。华为意识到,粗放的产品开发方式必须要进行变革。
3 G- U3 H# z. T$ V+ w9 c: W, E/ J( C- g4 i2 X; G- R# f9 ^
( i P) T- _4 i3 D: z# v3 |- \- Q
1997年末,任正非带队访美,参观了休斯、IBM、贝尔实验室和惠普等知名企业,其中IBM给任正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IBM听了整整一天的分享之后,任正非决定请IBM为华为建设IPD流程。
# v. D% ]8 l( v: E% Q/ H0 D) a( K; Q9 p% m7 \9 a- g
# u+ q# _- u3 J/ h8 F
6 {. ^ k3 D! n4 M8 Y6 f9 b1 g) C上世纪80年代末,IBM是有史以来盈利最多的公司。但进入90年代后,IBM遇到了严重的危机,1993年亏损80亿美元,几乎解体。危难时刻,郭士纳出任IBM总裁,采用IPD对IBM的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变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IBM5年销售额增长了100亿美元。+ u7 F; _8 k5 ~
0 l8 b2 M2 s, q% F# y/ [7 n% G% Z6 K! `9 \1 B. @, o* M
/ N3 H2 y6 T9 Z" Y" n5 @3 ~$ E
IPD的思想来源于PACE模型(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但IBM更强调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关注市场驱动,由此形成了自身的IPD流程。
# S) E8 f3 ~. r/ `6 M; p0 d
: a' T% [: W. G( B- y; o' o( g; a Z+ c+ |! B) @/ X; U$ Z: l5 U
7 s' T w$ ~; T& r# A: a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经说,他刚进华为做研发的时候,项目成功主要靠项目经理和运气,产品成功是偶然的,拼运气。
; A- z9 }9 t2 F5 t7 Q: y. d9 J
" j7 t8 |3 [$ Y& U$ x华为早期的研发流程是由研发人员确定产品规格并开发样品,小批量验证后交给测试,测试通过后安排生产,生产环节中的任何问题,都要反馈给研发人员修改,然后再测试,再生产。研发只对研发成果负责,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市场能否成功,这种串行的开发方式延长了产品开发实践,带来了大量扯皮和成本浪费。/ i: h5 P" k3 g
# z6 T& x2 b/ F, H
IPD要求成立跨部门团队来负责产品开发,以客户需求导向取代技术导向,从商业视角而不仅仅是技术视角对产品开发进行评估,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另外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流程和体系,以及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使产品质量、成本等得到根本性改善。IPD把之前的串行开发模式变为并行开发模式,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6 }* x. a& W! Z
3 i, f( I# A# V! Y( u
+ I2 i3 h$ K; g9 Z; k
2 U/ Q1 f* G9 O( F2003年华为在全公司推行IPD后,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故障率减少了95%,客户满意度持续上升。
; ^) N" V# Z( I& o- s9 ^( V1 Y( x/ H% y& p
2
- M; T1 s: x. @4 F6 d2 q+ u$ c6 @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1 k/ t- V1 Z* b7 X$ s$ G% ?% S
IPD中包括“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和“需求管理”三个环节。正确的事就是产品要对准客户需求,选择正确的市场机会,保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正确地做事”就使开发过程规范、高效,另外在IPD中还有一个客户需求管理,聚焦需求确认和实现,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准确满足客户需求的。
& \& w; Z9 O: w$ K2 u7 G$ T, o1 [+ Q. i+ r
在通信行业曾经发生过太多崇拜技术而导致失败的商业案例,发明了无线电通信的马可尼公司被收购,发明了蜂窝通信的摩托拉罗奄奄一息,只关注技术而忽视客户和市场需求往往导致失败。华为吃过同样的苦头。产品路标不是自己画的,应该来自于客户,这是华为在产品研发上的深刻教训。# I+ ^1 B2 P0 B1 B
. s' w1 q0 V8 p3 H
技术是实现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任何现金的技术,只有转化为客户的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
G! ^. O% [/ c" q' d$ S1 ]: f9 z1 A
7 f" W r$ \* C) u `+ I u1 {华为非常强调用“场景化”“案例化”的方式去理解客户需求。, @' Z6 G1 s+ t3 h( ]7 P
6 G9 m5 x% `# z; @* F1 d8 J8 f
这个过程主要分成3步:9 H5 ]8 I6 ]" v4 p+ Z5 @
第一步5 A* P* O6 k0 L( c5 f) x$ F
深入客户现场,了解客户场景和诉求,形成客户业务场景全视图,找到代表性场景;2 F2 w# G% K9 r* _1 z" c/ N* o
第二步4 I! W( d( j0 S5 M8 P# G
分析典型场景背后的痛点和根因,归纳总结关键需求;6 l( H' \1 q7 D7 Z0 G: n. m; f1 }0 r
第三步& W) r/ `) r! a8 e7 v4 K
站在客户场景角度构建解决方案,并构建核心控制点,建立商业变现思路。
! t* X7 S' O* u8 b! N3 W% V' x4 D: [. j* V! J) p' H) m# T4 {0 Q+ K
为了更好的理解客户场景,华为和一些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一系列联合创新中心和实验室,跟客户一起探索未来的需求场景和痛点。
+ l5 F* w! ~3 o
9 P; U+ O2 P- W4 ~! G
2 A. Y8 f& f' P
6 g/ l+ ]9 W2 b+ b6 X# P理解客户需求的过程需要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e3 h" P) Q' Y( L# F9 B3 E
Why? 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围绕客户场景和痛点,明确市场机会点,以及商业变现手段,如果不进入这个市场,对华为的损失有多大?
1 }/ q: Y/ d+ V B) IWhat?在上一问题基础上,阐述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识别出价值特性并排序。华为的独特价值和竞争力要点,以及商业设计概要,以哪种形式进行销售,是按用户数还是连接数?
% Q/ `0 r2 q4 b8 v; B/ a9 F4 V# wWhen? 产品什么时候上市?关键里程碑是什么?
* g/ K# @- p5 B( [5 p- \Who? 完成产品开发需要的团队和角色?
; ]3 E. H8 M6 {5 c* D; w2 xHow?产品的开发实现策略,定价策略,营销策略,服务策略等
z6 H" U2 i$ t' r1 h& }How much? 产品开发需要投入的成本与费用* k8 }. w4 O/ T6 z$ D1 A
这一切本质上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 n# L) q Z6 x6 G4 A3 D, o
7 I& O/ |6 w$ r" ~% [! e3
. J$ a5 H- @) ~7 ?沉下心来,穿一双“美国鞋”1 w0 D1 i! U+ s, Q" P; d% R
在IPD变革时,华为的方针是“削足适履”,对系统“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 g4 q* T3 [0 B% f6 W( Q( G2 Q. H# @1 g& V; b7 ?
华为认为先僵化的做法不是坏事,而是与国际接轨。鞋是美国的,刚穿可能会夹脚,如果为了舒服,开几个洞,那鞋子可能就穿不了多久。任正非一直告诫全公司,在深刻理解内涵前,不要贸然去改变别人的思想,这是幼稚的表现。深刻理解之后,再提出优化意见。+ Z% w' | ]: D$ |
- ?4 e+ g' V6 _- b0 b" }8 [& n* O$ [' ]
. |8 f* |: x" y因为IPD的变革是公司级的大变革,在正式启动之前,华为从1999年3月开始进行了半年的培训,持续到8月底才结束。华为把这个动作称为“松土”,让公司所有三级以上管理者都了解IPD变革项目,排除思想上的障碍。除了培训之外,华为也通过所有的宣传渠道,包括内部刊物,会议,邮件,内部公告栏等进行内部宣传。
4 l/ N# o# ?) P5 A+ r& D
- e# d+ O# Z: hIPD的试点在华为进行了两年,先选择了4个PDT(产品开发单元),这个过程是“僵化”。从2001年开始,扩大到公司30%的产品线,这是基于“僵化”之后的“优化”,然后在2002年全面推开。
2 x; H/ X( R+ Z. b0 ~
, V! [. ?7 q1 O7 r" n6 B5 t5 q0 y在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华为建立了一支教导队,由内部员工构成,华为认为变革是自己的事情,虽然有顾问的指导,但自己要亲力亲为。这些引导员既是教练,又是啦啦队长,对IPD的变革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p2 P9 J6 q: s+ W
& `9 {( z- W' f2 z! @& e# b( U, F6 Y. z
( {% N& Q" Y& c/ d) Z华为为了支撑IPD变革,对研发体系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形成从组织到流程的固化。$ M; P! o$ `. N9 l
3 ` }2 C" d7 z9 T! I5 U1 r6 ^6 q0 j华为IPD管理体系的建设从199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0年,超过了10年,IPD已经深入华为产品研发的骨髓。
+ C7 e7 q; N8 C$ j: Z% a8 Y7 [' |1 Z$ M) e
4% w/ |9 j+ Q/ t2 Y3 _9 U* T9 S9 b) g
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 d8 g/ n. P' q+ |7 q/ \/ o" E
2011年开始,华为从运营商业务逐渐扩展到专业服务、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云等领域。
0 i; t/ \$ C4 Y- v0 [2 ]" z' h' X/ Q* ~% O1 K7 L/ U' h6 ^2 z
随着业务形态的变化,华为对原有的IPD进行了优化。比如针对服务产品,华为自己摸索出了IPD-S流程,S代表Service。通过IPD-S设计的服务产品收入约占到运营商总收入的1/3。+ l" _; H0 s) M$ l- b; K
1 f* c, @. ~; o9 W' o
0 ^. ^8 g8 m/ p- }$ B! o& ~8 E q, W3 K/ _3 |# y
华为每年都会讨论IPD如何优化和改进。截止到目前,华为的IPD已经优化了8个大的版本,跟2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华为提出了IPD 2.0变革,用以支撑华为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 N+ e: X) {" K: ~
$ [# M& ~: k! T! E5% n8 W" g* r8 s7 A ?
企业间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 L1 u9 O! S% s8 u
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离不开人才、资金和技术,但没有管理,这些都形不成力量。技术进步很容易,但管理进步很难,企业间的竞争,说穿了就是管理的竞争。7 Y z8 E, c' A' P8 ]( j+ z6 @
( t* p& {) X4 N% J: R8 D# CIPD流程让华为在产品研发时基于流程而不再依赖个体,把个人能力转化成了组织能力。产品开发也不再仅仅是研发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公司的集体协作。通过IPD变革,华为建立了一套能够持续开发高质量产品的管理体系,之后又经过二十年的时间,让IPD成为了一个能够自我优化和迭代的有生命的机制,这个机制推动着华为从偶然的成功不断走向持续的成功。. {$ N7 j% N$ N
% D$ ?+ _( Q&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