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inFet之后,晶体管走向何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14 11: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hz21906 于 2020-5-14 10:31 编辑
% _9 B- h' q- @* f; R' H" U+ [/ g& Y3 c6 Q4 ~. C: {; r
FinFet之后,晶体管走向何方?一切从摩尔当年吹的一个牛逼说起。) _0 S" @+ ?: W, ?
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经常被引用的“18个月”,是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卫·豪斯(David House)提出:预计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即更多的晶体管使其更快),是一种以倍数增长的观测。

/ C; _; A& c, p( ^2 \5 L: o
moore's law摩尔定律,是在观察基础上,对趋势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从摩尔定律提出,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期间,不断的有摩尔定律终结的传言,然而,这些传言却不断被打破。
$ t0 ^; x* B7 B摩尔定律,终有一天会终结,但是所有人都希望这一天来的越晚越好。6 r* X$ ~0 x% o  s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明白,摩尔定律的延续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7 w/ @  s; L" M% }# W1 h
每千美元买到的算力) B: B+ Y9 J; ~( Z3 Z/ H* ^
上图是每1000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能力。相信不久之后,仅仅花1000美元,我们就可以买到与人类大脑计算能力相当的电子产品。0 b0 l6 C5 \7 J- o
为了让摩尔定律延续到更小的器件尺度,学术界和工业界在不同的材料、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探索的问题之一是晶体管的闸极设计。随着器件尺寸越来越小,能否有效的控制晶体管中的电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 J) x; K! C6 U0 V  h本文将尝试就小小的晶体管闸极的角度,来见证半导体人是如何不断实现着摩尔当年所吹下的牛逼,使得摩尔定律不断延续传奇。

- q% c3 K0 v! [
短沟道效应$ A  M% {7 z; N; y& M7 L
high-k电介质材料的引入(high-k dielectric material)

9 u  Y% B' j/ c3 s4 j$ I9 m) m  P从亚微米工艺, 到后来的90nm工艺所代表的深亚微米时代,业内一直按照摩尔定律,稳步的发展。
3 J. X) \# t3 m* k& ~# Q9 i7 C在65nm工艺的晶体管中的二氧化硅层已经缩小仅有5个氧原子的厚度了。作为阻隔栅极和下层的绝缘体,二氧化硅层已经不能再进一步缩小了,否则产生的漏电流会让晶体管无法正常工作。
! x, s% ]7 I0 ]9 s
high-k介质- I* _- g! z5 @
这时候,大家希望找到一种高k介质的材料。
# |! b  M; L/ I* l为什么这层二氧化硅需要越来越薄,其实就是为了增大gate与闸极之间的电容。如果能找到高介电常数的物质,也同样能够增大电容值。  o% g' a9 B8 R$ ?6 F7 Z1 I
采用高电常数(high-k)的栅极介质,并且增加其厚度,则可获得低阈值电压、低沟道漏电、低栅极漏电的良好折中。5 g5 V' r* |( }( P, B9 V( ]' q
2007年,英特尔采用high-k介质技术,发布第一款基于45纳米的四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以及英特尔酷睿2至尊四核处理器。9 r6 b' Q5 Q* G" ^& M/ x& [! ~
于是,从45nm开始,进入和high-k时代。: f1 N) R" |2 k
由于high-k介质的引入,随后的28nm制程的研发,也还算顺利。! K6 z) t5 s2 l" U
新的结构
. r3 {8 E2 q+ ?3 n* M, J
然而在28nm之后,人们发现,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Planar结构,摩尔定律难以为继。
) N+ S1 y! j: _2 K3 |1 i
这时候,重要到了必须采用一种新的结构的时刻了。7 H2 y. T( Q' ]2 b6 @  B: x; q4 A7 a
这时候,大家的目光放到了两种非常有前途的结构上,那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FinFET结构以及他的竞争对手FDSOI。
+ q4 g! I( p# ~* E& W9 h, e1 y  U这两种结构都是由业界泰斗胡正明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然后经过不断的论证和实验,趋于成熟。: x+ f* x# @1 |. R$ ]& p% I
他的思路就是,鉴于在关闭状态,source到drain之间的漏电主要发生于距离栅极较远的位置,那么,只需要将闸极厚度做到足够薄,那么漏电将会被有效的控制。
! S  j. {) F5 M& }0 @/ P. H- v$ q基于这个思路,他提出了两种结构,FinFET以及UTBSOI,UTBSOI是Ultra Thin Body SOI的简称,也就是后来的FDSOI。, V% j$ c' u1 Q# ]: \7 R+ J
FDSOI
% @; A9 q+ ~' G( Y9 Q+ N4 S
FDSOI, 是将cmos与衬底之间通过Buried oxide(埋氧层)隔离。SOI就是Silicon on Insulator的缩写。

% j, P) z8 S5 D. }! `+ [ 5 ], j5 S: \. A/ t# ?
另外,沟道中的将不会进行掺杂,主要也是工艺上的原因,想象一下,在只有十几个原子的距离之间,进行掺杂,那么掺杂多一两个原子都会对晶体管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尚不能做到如此精确的控制。
) R. h/ [3 {6 c5 _1 N( b5 j1 c) t
沟道无掺杂3 t/ c# y- Z& G
FDSOI的关键点是闸极(body)做到非常薄。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SD之间的漏电。如果厚的话,距离栅极远的地方,漏电依然无法避免。
. b- N, t, O0 t, p
/ u, i) T6 Z- d& c4 c7 T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胡正明教授提出这种结构时,称之为UTBSOI的原因。
# y, K- g! B6 k, W5 A
FinFET
4 [; I* h3 I+ m5 y

* K9 I6 V( e. `# X' `FinFET的鱼鳍(Fin)的结构,增加了栅极对沟道的控制面积,使得栅控能力大大增强,也意味着电压可以进一步降低。% W0 C9 b( D% H" [
与FDSOI相同,对于闸极材料均不进行掺杂,避免了离散的掺杂原子的散射作用,同重掺杂的平面器件相比,载流子迁移率将会大大提高。
6 E! w( M4 j: K$ w

- y1 P7 M9 i9 Q; C9 a3 |2 I& r
FinFET vs FDSOI:3 v+ i! z- ]. R, m% o
由于有隔离层与衬底有了隔离,FDSOI有一些特有的特性。  Z; G: y3 y; A( w% T! I
即使衬底可以进行偏压,从而调整晶体管的导通阈值,做到性能与功耗的平衡。虽然目前来看,FDSOI并未成为主流,但是其低成本,低功耗的特性,非常适于现在IoT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有其独特的地位。4 A6 B4 J: V. G- k
不过,FDSOI虽有成本优势,因为仍然属于平面工艺,尺寸难以做小,目前来看,在到达12nm之后,将难以再进行缩小。
) h0 L/ M! K4 @摩尔定律,将从FinFET这一分支继续向前。
: w8 y1 `/ A+ h) H: C, V; Y
GAAFET

- I& P/ A) E- y4 z- ^; mFinFET工艺,使得工艺制程在28nm之后,不断的得以更新换代,直至最新的5nm。: `. d6 X8 s) G3 v; Q
此时,历史似乎又要再次转向。5 c/ P; y& s+ i5 H% N7 `
GAA, 将是这个新的王者吗?
0 O+ X" F% E' {8 ]- ]5 O8 `/ L与FinFET的不同之处在于,GAA将通道的四周都被栅极包围,所以称之为Gate All Around。
: s& o  p7 Q- u) i' o ' P9 _" J  H( e
) Q" |# M: }/ d
趋势上来看,FinFET的电压已经降到极限,而GAA,能够将工作电压进一步降低。' x% _) f- i8 a  d- X  J3 A
' P; S9 S9 E3 m1 ^, z0 `) _, _3 z
目前,intel准备在5nm上使用GAA,三星,则准备在3nm上采用GAA。根据台积电财报会议公布的最新消息,台积电在其准备量产的3nm工艺制程上,不过可以确认,仍将采用FinFET工艺。9 `; C& J7 j$ I  y+ V8 w; v
; }4 g) t# \/ v, S1 d! {. ~
Future
' W5 r6 N/ X; l! _; E# u7 v
- F- }8 S: R& f) ~
FinFET开启了晶体管立体化的时代,相当于将闸极直立起来。GAA,则是将FinFET中的Fin,再次切割出更多的切面以增大与栅极接触面积。8 b% n9 a' n" K
三星提出的称为MBCFET(multi bridge Channle FET)的结构,则更进一步,类似于将FinFET中的多个Fin的结构再进行堆叠。
& y9 }* O0 y4 `( H) @4 u / S( w" T9 F) }' t0 `* S; j
晶体管纵向排列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前一个晶体管的面积,现在可以容纳多个晶体管,晶体管的增加,将不会带来面积的变化。5 Q5 z* F" i2 D2 y9 g% E6 b
毕竟,摩尔定律指的是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目。
2 p+ {6 _* B2 a) M5 C4 D% h4 M; q; n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真的会进入到亚纳米新时代。
6 C& c* o2 t0 c, n8 q2 o
end
" T3 V8 p0 o! c' ~5 U" e; P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当传统planar CMOS结构走到尽头时,由于胡正明教授发明的FinFET以及FDSOI新结构晶体管,使得摩尔定律得以延续传奇。
. M( O, X& \2 X$ C无论未来新的结构会不会替代FinFET,无论摩尔定律会不会在未来某一天终结,但是就像胡正明教授所言,半导体产业本身的发展,仍然远远没有到尽头,即使百年之后,它仍将存在。
* U' p# F9 |3 B+ n& n8 d5 o$ u

9 E( i( t- X  y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31 15: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
    发表于 2020-5-14 11:32 | 只看该作者
    毕竟,摩尔定律指的是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真的会进入到亚纳米新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7 06:2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