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6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2X技术是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5-14 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V0 j7 h5 e( g" O- ~0 B  c5 |3 I4 n8 n所谓V2V,与流行的B2B、B2C如出一辙,意为vehicletovehicle,即车对车的信息交换。另外还有V2X,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通过整合(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简单来说,搭配了该系统的车型,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从而大大缓解交通堵塞。除此之外,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系统,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做出迅速调整,从而实现“零交通事故”。例如,如果行人突然出现,可以自动减速至安全速度或停车。
+ z/ k* k- l) o7 D前言编辑
* G% ?( w0 ^/ @" G

V2V最早的应用是在2006年,由通用汽车在一辆凯迪拉克上做了展示。从那之后,其他的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配套产品供应商都纷纷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但是V2V的应用被提上日程却是起源于美国的两件交通事故。

在美国的新泽西州和弗罗里达州分别发生了一起校车被撞导致留在车内的学生全部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之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下称NTSB)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并提交了一份报告给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下称NHTSA)。

报告中描述了事故发生经过——卡车与校车在十字路口相撞,认为如果事故发生时车辆上有能与其他汽车进行通信的系统,那么这两起事故就能够被避免,并建议NHTSA开始进行V2V的授权工作,为所有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发布一个能安装此项技术的最低性能要求。而一旦标准被公布,NTSB希望汽车制造商们能够在所有新车上安装此系统。

. j' }3 j, F4 \  c3 D0 B6 P
5 S0 o% D( q3 }, r+ C9 {9 T

' D5 o8 g0 f$ e  i( e2动机编辑0 r# e0 R5 M% a2 Q. p

如果一辆车能够做驾驶员的第二双“眼睛”,那么这会从理论上降低因为注意力分散或者能见度低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V2V就是把汽车变成驾驶员眼睛的神器,它可以在驾驶员注意到之前看见突然跑上公路的小鹿或者用车身侧部看见驾驶员难以注意到的拐角处的停车标志然后提醒驾驶员。

现在的V2V技术仅相当于刚刚会爬的婴儿,并没有通行的行业标准可以衡量。鉴于其所使用的DSRC技术与WiFi的传输距离相同,也和WiFi信号一样能够穿透固体如建筑物,这也就被拿来用作测试的标准。在密歇根州的测试中最大的传输距离达到300米。


' h& V8 U$ F) v1 l9 g
' a4 ^" P) z- w  B2 n- T
. _8 D5 n+ i5 y7 o) [( P3 T
3简介编辑
4 s5 S& U$ @9 g3 N

V2X(Vehicle to X),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它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能够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


5 T- b+ r. G7 I2 r: k

  Y0 J: d1 ^) H2 }! d

# R! \' z# K. x5 l* P4 v4应用
( ?( }! x& o  w  T* S8 C

V2X是车联网的关键技术,重在实现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V2X(Vehicle to X)即“车对外界”的无线信息交换技术,是“车对车(V2V)”信息交换技术和“车对基础设施(V2I)”信息交换技术等的统称。搭载V2X模块的车辆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为自动选择最佳行驶路线、避免交通事故等提供数据支撑。V2X是车联网的关键技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由网络平台、车辆和行驶环境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并实现三部分之间的“互联互通”。其中,行驶环境包括道路信息、信号灯及其它交通基础设施、附近车辆、行人等与车辆行驶相关的外部环境。随着GPS、北斗等卫星导航技术4G技术等车联网关键技术的成熟应用,车辆与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与行驶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已经通畅,而V2X技术的成熟将重点解决车辆与行驶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1]
/ D* q% R$ Q  `! P- ~  {: B


5 V. n* g% @3 Y( t

7 P: a% h& n1 v: S7 B

6 T) @* Z" j4 d. F/ K+ x* h* y+ t  I2 B# T! d
$ z) T  j; c2 T* |% }3 t
               

1 J' G1 Q- y* t1 W. p3 C% W                                & p$ v, m: j& M
                    
                    参考资料:        
! a7 s& @- }  I4 ~- ~  ^2 {$ ^( \( k                            1.                                                    
                                                                    V2X技术引领智能交通进入车联网时代                                                            

- E# F2 `$ x. L  m7 M+ w2 p* O. O% p1 ~1 A8 R

% V" c" U1 l+ A. H6 s1 ]* o5 k9 O+ C; N8 ]& Z6 C& x
$ I. B; K& l/ t1 r* J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5-14 10:3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V2V技术仅相当于刚刚会爬的婴儿,并没有通行的行业标准可以衡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7 06:2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