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控制图原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18 12: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控制图原理
/ \" R$ Z, W/ W0 e6 K5 J  e6 y
第二章 控制图原理8 ]- H4 W% @2 S& H9 o8 F; Z
2.1 什么是控制图?
2.2 控制图的重要性
2.3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2.4 控制图原理
2.5 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
2.6 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
2.7 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
2.8 稳态
2.9 两种错误
2.10 3s 方式
2.11 常用休图
2.1 什么是控制图?' K8 p9 |# V( y' l% H$ Z1 @; M2 K# x
控制图(control chart)是对过程(process)质量加以测定、记录并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Central Line)、上控制界限(UCL,Upper Control Limit)和下控制界限(LCL,Lower Control Limit),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参见图 2.1-1。UCL、CL 与 LCL 统称为控制线(control lines)。若控图中的描点落在 UCL 与LCL 之外或描点在 UCL 与 LCL 之间的排列不随机,则表明过程异常。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美国休哈特在 1924 年 5 月 16 日提出的不合格品率 p 控制图。
2.2 控制图的重要性5 K8 g) s1 d! r# G& I
控制图的重要性体现在下列各点:
1、是 SPC 与 SPCD 的重要工具,是质量管理七个工具的核心。
2、1984 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调查了 115 家日本各行各业的中小型工厂。结果发现平均每家工厂采用 137 张控制图。这个数字对于推行 SPC 与SPCD 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可以说,工厂中使用控制图的张数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管理现代化的程度。
2.3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2 w& x% ^# {& g) n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推行这样的观点是现代的质量管理,否则就是传统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包括下列内容:
(1)产品质量具有变异性。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工业革命以后,人们一开始误认为:现在由机器来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应该是一样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随着测量理论与测量工具的进步,人类才终于认识到:尽管是机器生产,但产品质量仍然具有变异性,公差制度的建立就是承认这一点的一个标志。
(2)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
产品质量的变异也是有规律性的,但它不是通常的确定性现象的确定性规律,而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
所谓确定性现象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Event),如在一个大气压力(760mm)、常温 (0℃〈 t〈100℃)下,H2O 一事实上处于液体状态(必然事件),而不处于气体或固体状态(不可能事件)。但在质量方面我们经常遇到的却是随机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如我们无法预知电灯泡的寿命一定是 1000 小时以上,但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说电灯泡的寿命有 80% 的可能大于 1000 小时,这是对随机现象的一种科学的描述。
对于随机现象通常应用分布(Distribution)来描述,分布可以告诉我们:变异的幅度有多大,出现这么大幅度的可能性(概率,probability)有多大,这就是统计规律。计量特性值最常见的是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参见图2.3-1。计件特性值最常见的是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参见图2.3-2。计点特性值最常见的是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参见图2.3-3。计件值与计点值又统称计数值。常握这些规律可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2.4 控制图原理
% m7 _$ @6 O% D; F
2.4.1 基础知识——直方图作法
示例:老师傅用车床车制机螺丝,要求其直径为 10 毫米。为了了解老师傅的加工质量,抽查他加工好的机螺丝 100 个,测得其直径数据 100 个如表 2.4.1-1 所示。直观来看,看不出任何规律来,需要应用统计方法来加以处理,即分组,统计,作直方图。具体步骤如下:
表2.4.1-1 螺丝直径数据

: U& G4 I  N( E6 y
10.24
9.94
10.00
9.99
9.85
9.94
10.42
10.30
10.36
10.09
10.21
9.79
9.70
10.04
9.98
9.81
10.13
10.21
9.84
9.55
10.01
10.36
9.88
9.22
10.01
9.85
9.61
10.03
10.41
10.12
10.15
9.76
10.57
9.76
10.15
10.11
10.03
10.15
10.21
10.05
9.73
9.82
9.82
10.06
10.42
10.24
10.60
9.58
10.06
9.98
10.12
9.97
10.30
10.12
10.14
10.17
10.00
10.09
10.11
9.70
9.49
9.97
10.18
9.99
9.89
9.83
9.55
9.87
10.19
10.39
10.27
10.18
10.01
9.77
9.58
10.33
10.15
9.91
9.67
10.10
10.09
10.33
10.06
9.53
9.95
10.39
10.16
9.73
10.15
9.75
9.79
9.94
10.09
9.97
9.91
9.64
9.88
10.02
9.91
9.54
步骤1: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表 2.4.1-1 中可见最大值为 10.60,最小值为 9.22。故
数据分散宽度=(最大值 - 最小值)=10.60 - 9.22 = 1.38
步骤2:确定组数。设 n 为数据个数,组数 k 可按表 2.4.1-2 或按经验公式:k 进行估计,这些都是经验值。其实,从图 2.4.1-1 也可看出:组数 k=3,图形太粗糙,组数 k=12,分组过多,直方图的直方之间已经出现缺口,故图中组数 k 在 3-12 之间最合适。本例数据个数 n=100,故试取组数 k=7。
表2.4.1-2 数据组数的选取
数据个数n
组数k
n〈50
5-7
50 ≤n〈100
6-10
100 ≤n〈250
7-12
n ≥ 250
10-20
步骤3:确定组距。 本例组距:
h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 = 1.38 / 7 = 0.197 ≈0.2
步骤4:确定各组的边界。 为了使得所有数据不可能落在组界上,并使最小值 9.22 落在第一组内,故取第一组的下限等于最小值减去最小测量单位的一半(在本例即 0.01 / 2 = 0.005)。于是
第一组的下限 = 9.22 - 0.005 = 9.215
第一组的上限 = 第一组的下限 + 组距
= 9.215 + 0.2 = 9.415
其余各组以此类推,参见表 2.4.1-3。可见最大值 10.60 已包括在第七组内。
步骤5:确定各组的频数。 将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分配到各个组中去。从表 2.4.1-1 得出频数分布表表 2.4.1-3。
表2.4.1-3 频数分布表
组号
频数
第一组:9.215 - 9.415
1
第二组:9.415 - 9.615
8
第三组:9.615 - 9.815
14
第四组:9.815 - 10.015
29
第五组:10.015 - 10.215
32
第六组:10.215 - 10.415
12
第七组:10.415 - 10.615
4
步骤6:作直方图。 根据表 2.4.1-3 ,在横轴上以每组对应的组距线段为底,以该组的频数为高,作出 7 个矩形所组成的直方图(histogram),参见图 2.4.1-2。
步骤7:对直方图的观察。 本例直方图的形状特点是:中间高、两头低、左右对称。
2.4.2 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
1、若数据越多,分组越密。则图 2.4.1-2 的直方图也越趋近一条光滑曲线,如图 2.4.2-1 所示。它实质上即分布。连续值最常见的分布为正态分布,其特点为中间高、两头低、左右对称并延伸到无穷。
2、正态分布是一条曲线,讨论起来不方便,故用其两个参数:平均值( m,mean value)与标准差(s,standard deviation)来表示。参见图 2.4.2-2 与图 2.4.2-3。
由图2.4.2-2 可见,若平均值(m)增大,则正态曲线往右移动。
由图 2.4.2-3 可见,标准差(s)越大,则加工质量越分散。注意,标准差(s)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态分布有一个事实在质量管理中经常要用到,即不论m与s 取值为何,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m-3 s,m+3 s]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这是数学计算的精确值,参见图 2.4.2-4。
99.73% 这个数值经常要用到,应该牢牢记住!
于是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m - 3s,m+3s ] 范围外的概率为 1-99.73% = 0.27%,而落在大于 m+3s 一侧的概率为 0.27% / 2 = 0.135% ≈1‰。休哈特就是根据这一点发明了控制图。
3、控制图的形成。 首先把图 2.4.2-4 按顺时钟方向转 90� ,如图 2.4.2-5(a)所示。由于图中数值上小下大不符合常规,故再将图 2.4.2-5(a)上下翻转 180� ,成为图 2.4.2-5(b),这样就得到了一张控制图,具体说是单值(x)控制图,参见图 2.4.2-6。
2.5 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0 @) ~8 {1 C9 K8 y; f' y
为了控制加工螺丝的质量,每隔 1 小时随机抽取一个车好的螺丝,测量其直径,将结果描点在图  2.4.2-6 中,并用直线段将点子连接,以便观察点子的变化趋势。由图2.4.2-6 可看出,前 3 个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但第四个点子却超出了 UCL ,为了醒目,把它用小圆圈圈起来,表示第四个螺丝的直径过分粗了,应引起注意。现在对这第四个点子应作什么判断呢?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种可能性:
1、若过程正常,即分布不变,则点子超过 UCL 的概率只有 1‰  左右。
2、若过程异常,譬如设异常原因为车刀磨损,则随着车刀的磨损,加工的螺丝将逐渐变粗,m逐渐增大,于是分布曲线上移,参见图 2.4.2-6 ,点子超过 UCL 的概率将大为增加,可能为 1‰ 的几十、几百倍。
现在第四个点子已经超出 UCL,问在上述 1、2 两种情况中,到底是哪种情况造成的?
由于情况 2 发生的可能性要比情况 1 大几十、几百倍,故我们认为上述异常是由情况 2 造成的。于是,得出结论:
点出界就判异。以后要把它当成一条规定来记住!
用数字语言来说,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实际上不发生,若发生即判断异常。
2.6 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
" }6 I$ u/ z3 H* o6 k
现在换个角度再来研究一下控制图原理。根据来源的不同,质量因素可分为人、机、料、法、环 5 个方面。但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小来分,质量因素可分为偶然因素(简称偶因)与异常因素(简称异因)两类。偶因是始终存在的,对质量的影响微小,但难以除去,例如机床开动时的轻微振动等。异因则有时存在,对质量影响大,但不难除去,例如车刀磨损等。
偶因引起质量的偶然波动(简称偶波),异因引起质量的异常波动(简称异波)。偶波是不可避免的,但对质量的影响微小,故可把它看作背景噪声而听之任之。异波则不然,它对质量的影响大,且采取措施不难消除,故在过程中异波及造成异波的异因是我们注意的对象,一旦发生,就应该尽快找出,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并纳入标准化,保证它不再出现。
偶波与异波都是产品质量的波动,如何能发现异波的到来呢?经验与理论分析表明,当生产过程中只存在偶波时,产品质量将形成某种典型分布。例如,在车制螺丝的例子中形成正态分布。如果除去偶波外还有异波,则产品质量的分布必将偏离原来的典型分布。因此,根据典型分布的是否偏离就能判断异波,也即异因的是否发生,而典型分布的偏离可由控制图检出。在上述车制螺丝的例子中,由于发生了车刀磨损的异因,螺丝直径的分布偏离了原来的正态分布而向上移动,参见图 2.4.2-6 于是点子超出上控制界的概率大为增加,从而点子频频出界,表明存在异波。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就是区分偶波与异波的科学界限。
根据上述,可以说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两类因素(注意,别的控制图,例如选控图就并非如此)。
2.7 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
# n# T7 D- m, s: N( ]% |
情况1:应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如出现图 2.7.1-1 的上升倾向,显然有问题,故异因刚一露头,即可发现,于是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这当然是预防。但在现场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多的。
情况2:更经常地是控制图上点子突然出界,显示异常。 这时必须按照下列二十个字去做:
“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
上述20 个字要牢牢记住!这 20 个字首先是张公绪总结的,戏称之为 20 字真经,取唐僧取经要取真经之意。每执行一次这 20 个字,就消灭一个异因,对此异因而言,就起到了预防作用。不照这 20 字真经去做,控制图形同虚设,就不必搞控制图。因此,“点出界就判异”这 6 个字与 20 字真经一共 26 个字是必须连起来记住的。
控制图的作用是及时告警,只在控制图上描描点子,是不可能起到预防作用的。要贯彻预防作用就必须执行上述 20 字真经。从这点出发,必须强调要求现场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推行 SPC 与 SPCD ,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质量管理人员则应该起到组织、协调、监督、鉴定与当好领导参谋的作用。
注意:控制图只能及时告警;真正起到预防作用 的是贯彻二十字真经。
2.8 稳态
0 d( Y  {" E( Z) H' ^# _, |) w
1、稳态(state in control )即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没有异因的状态。
2、稳态是生产追求的目标,因为在稳态下,有几大好处:
(1)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通常,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在规格界限之内,故至少有 99.73% 的产品是合格品)。
(2)生产也是最经济的(偶因和异因都可以造成不合格品,但由偶因造成的不合格品极少,主要是由异因造成的。故在稳态下所产生的不合格品最少,生产最经济。)
(3)稳态下特征值的变异就是最小的。
(4)SPC 中用稳态作为控制。
3、通过对过程不断进行调整,稳态总是可以达到的,参见图 2.8-1。
图中每循环一次就消灭一个异因。由于异因只有有限个,故经过有限次循环后,就可以消灭全部异因,而达到稳态。
4、控制图的第三种解释:
虽然质量变异不能完全消灭,但控制图与 20 字真经是使得质量变质量成为最小的有效工具。
5、推行 SPC 为什么能够保证实现全过程的预防?
一道工序达到稳态称为稳定工序,道道工序都达到稳态称为全稳生产线,SPC 所以能够保证实现全过程的预防靠的就是全稳生产线。
2.9 两种错误$ T4 U) l) m- g% H% N6 z# x; ^' [
控制图对过程的监控是通过抽查来进行的,很经济。抽查就不可能不犯错误。
2.9.1 什么是两种错误(two kinds of error)?
1、第一种错误(error of the first kind):虚发警报(false alARM)。
生产正常而点子超出界外,根据点出界就判异,于是就犯了第一种错误。通常犯第一种错误的概率记为 a,参见图 2.9.1-1。
2、第二种错误(error of the second kind):漏发警报(alarm missing )。
生产异常,但仍会有部分产品,其质量特性值数值大小位于控制界界内。如果抽取到这样的产品,打点就会在界内,从而犯了第二种错误。通常犯第二种错误的概率记以 b,参见图 2.9.1-1。
2.9.2 如何减少两种错误所造成的损失?
1、控制图共三根线,一般正态分布的 CL 居中不动,而且 UCL 与 LCL 互相平行,故只能改动 UCL 与 LCL 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
2、解决办法是:
使两种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 确定间距 � 经验证明 3s 方式较好。
2.10 3s 方式
. f$ B+ d. I9 f/ W8 g" m! j5 l5 S: Q6 x
1、3s 方式的公式
UCL = m + 3s
CL = m
LCL = m - 3s
式中,m、s 为统计量的总体参数。
2、这是休哈特控制图的总公式,真正应用时需要经过下列两个步骤:(1)具体化,(2)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3、注意,规格界限不能用作控制界限。规格界限用以区分合格与不合格,控制界限则用以区分偶波与异波,二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参见实例 2.10-1。
[ 实例 2.10-1]:某企业根据现场数据进行计算所得到的控制图如图 2.10-1 左侧图形所示,但该企业又把上级下达指标作为 UCL 另搞了一张图(图 2.10-1 右侧图形),而且上级下达指标的数值恰巧与左侧控制图的CL 水平相近。试分析:图 2.10-1 右侧图形是否还有控制图的作用?
解:我们采用分布的观点分析如下:将左侧控制图的正态分布的图形平移到右侧图中,立即可看出,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点子超出 UCL 的概率有 50% 之多,完全谈不上小概率事件,当然也就用不上小概率事件原理。故图 2.10-1 右侧的图形没的控制图的作用,而只是一张反映上级下达指标完成情况的显示图而已。
2.11 常用休图3 ]3 H9 h$ V8 [5 p# x
常用休图参见表 2.11-1 (国标 GB4091),从表 2.11-1中可见,实质上只有下列四种控制图:x - s 图,x-Rs 图,pnT 图与cT 图。
PowerPoint 插图 2-20:
表 2.11-1 常用控制图表
分布
控制图代号
控制图名称
备注
正态分布(计量值)
x - R
x - s
~
x - R
x - Rs
均值— 极差控制图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x -R 图可由 x - s 图代替。
~
x - R 图可淘汰。
故只剩下x - s 图与 x - R[size=7.0000pt]s
二项分布(计件值)
p
pn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左列两图可由通用不合格品数 pn[size=7.0000pt]T 图代替。
泊松分布(计点值)
u
c
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
不合格数控制图
左列两图可由通用不合格数c[size=7.0000pt]T图代替。

) ~8 T+ ^4 O4 V1 g- C* j3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1 04:5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