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无线单片机与超声波传感器的结合,可以实现多点距离的远程测量与无线监控。在分析如何利用 U: G% m: A( w/ b8 p) P
无线单片机CC2510来控制超声波测距模块进行距离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无线单片机CC2510上实现测量数据1 f, e' K( i4 v" V
的无线传输。该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7 P% b# o2 A$ _3 `- K- h
2 ^: H' |9 I" [9 {0 t! ?$ \
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智能化的今天,距离的远程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叮以不受测量环境的约
9 z+ a) o k! E束,比如矿井深度的测量等。距离的远程测量,不用人们亲临现场,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对恶劣环境下的距离
[8 J" h% j" {, q. f6 ~' c进行测量。其次,距离的远程测氧可以不用人为的干预,实现测量的自动化,这样就可以为社会节省了一大, \7 {" ~. u+ j) l/ r% t, \
笔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较之常见的人工测量,距离的远程测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测量3 T9 g7 i4 p- K# [
方式很快捷,它的测量数据可以很轻易地被处理、读取和存储。而多点距离的远程测量,则具有更加深远的; ~$ A' K, g' c$ n8 B
意义。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测量数据尤线发送到同-一个主控节点上,实现多路测量数据的无线采集。这
! k; N, q! g: I g5 |' p3 k! s6 B样,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同时对不同位置的距离进行远程测量和无线监控。
$ h; }7 K: v/ r2 \要实现多点距离的远程测量,就要要求它的处理器芯片必须同时具备测控功能和无线收发功能。随着# p; V) r) q5 a1 Y* q5 z2 Z; c
无线单片机的出现,这样的处理器芯片已经在市场上露面。CC2510 就是其中的一-款。该芯片是一款基于7 \% {3 o! i1 e) H4 i
8051内核的内带32 kB闪存和4 kB RAM的低功耗无线单片机,芯片内部集成了一个无线RF收发器
3 k, I4 ~ U7 b5 uCC2500,在低功耗和低噪声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 \$ z7 Y" K, Z* H' h9 ~4 S
v# O( o9 g; |# ]+ j
3 C* w; t- |- h, P- d/ q无线多点超声波测距系统(以4个分常点为例)的整体结构如图l。
; R3 `) @6 M7 Z7 E3 o整个系统由中心节点、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组成。中心节点通过串口与电脑相连,可以通过Pc软件显
' V4 d2 W1 n6 q- ?' {7 @- A示和查看信息,同时也町以通过PC软件对系统进行设置和控制。/ W" d0 `$ w/ _8 m/ e7 n; r! I
各个终端节点由无线单片机CC2510和超声波传感器组成,负责对距离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的数据通过7 Z& x6 g: e( v8 `6 z/ S/ }3 m7 s, ]/ e
无线单片机发送给中心节点。' z. Y0 `" h5 g
当终端节点与中心节点的距离太远(0 dB发射功率下,大于200 m)而导致中心节点不能直接与终端节
4 \6 p$ j' f% q1 E: q6 R点通信时,可以在中问增加一级路巾节点,路由节点负责转发终端节点的数据给中心节点。
; l1 s/ x: x8 O
) \- T- U5 Z* L$ b: E% h. y+ d( E, k% @" U$ [0 b- u
2超声 波测距的原理及实现# S! F J2 ?0 q4 P/ J% u
2.1( d- _/ [& S- R
超声波传感器的测距原理
8 ~4 h$ s F2 j超声波测距的方法有多种,如相位检测法、声波帳值检测法和渡越时间检测法等。相位检测法虽然精度
+ O9 U% H6 n" ?# J+ b4 i高,但检测范围有限;声波幅值检测法易受反射波的影响。本系统采用超声波渡越时间检测法,即测取超声
8 e& j+ h h/ L1 B! F( W波从发射地至日的地传输所经过的时间,当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超声波,开始计时,到超卢波经空气传播至
) l/ O) t5 n! t, l* v目标,再反射至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的信号引发外部中断,中断中停止计时,测得的传输时间为t。其测量原# h) [' \' i8 A7 P# J3 T- L! d
理图如图2所示。
7 m; j4 } ^) e$ o" Q& n4 B) S5 {
# Q- [2 r) p0 x1 K8 n( h" E
- R Z9 L; ]' X
8 s& X1 u9 t, A. x, c. z K6 {* e附件下载: : D6 g1 H/ S3 I2 K
6 l7 G- p) e3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