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llen 发表于 2015-1-15 23:37* D5 I& K0 f. l# {6 ^: }
看了两遍楼主的描述: x8 Q- u$ _0 d% @$ m. W. o
1 打火,可能是电压不一致造成的。电源的外壳和示波器的GND电位不等,相差估计还挺大 ... 7 v+ U5 |# o/ h- \
感谢两位网友的热心帮助,你们的回复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经过仔细思考分析和测试,找到了问题所在,但具体原理我还在进一步分析中。而且期间发生的几个问题也比较有趣,现总结如下:
# ^! p# J2 a: p& ~& ]7 q& d/ }& S' z3 b! K! K4 k4 U) I, [2 v
问题查找经过:! ?$ v8 ]1 J B
1.现象:示波器GND接触设备外壳打火。1 I9 R. k) j; ?7 k9 Q
分析:经测试,安捷伦示波器的GND直接与插头的地线连接,即大地,那么示波器探头GND应该为绝对0电位。
' u1 ]" e8 p( o. B6 a实验室从墙上直接有接地线引出,电位应与示波器探头GND一致。
" G8 V5 [9 h& A0 N& h3 k$ Q" c4 ]因此,既然探头GND会与设备外壳打火,那么地线接触设备外壳,应该也有打火现象。
- Z3 l$ ~3 V8 Q8 N0 a照此试验:用地线碰触设备外壳,果然发生打火。
; v! h4 m9 P' h; P; r4 M这也解释了最开始的现象:发现示波器探头GND接触设备外壳打火后,以为是接地线没有接的原因,就把地线接上了设备后面板的接线柱,结果加电后,设备保险丝直接熔断。
' t( C9 V& v, y8 q4 H+ K2 |- A3 g* n. [% Y
% ]" t3 _! [5 c( W) X
(这个问题到现在才想到的原因,是因为一开始对打火现象完全不明所以,没有想到是地线的问题,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考虑和定位故障原因,盲目测试(如换示波器,把示波器和设备接到一个插座上,接到不同插座上,更换电源插座等等,过程中也发现:使用的电源插座是劣质的,插座上的地线根本没有焊接,是浮空的,以为问题在于此,但是换过之后打火依旧。)现在想到了,查找起来也就更有针对性了。)
6 p8 R, E& K2 \
; a H5 Y: m( k- U+ P; Y- k- ]$ a
( Q* H5 n U- ]) {; e
$ A2 a, G) x& x6 j2 M$ E, H2 P+ [; r2.我用万用表测试设备外壳和地线之间电压,发现存在36-40V的压差。# y; h2 |# }1 L8 X. T. J3 Z
设备外壳电位为-36V。; J8 m+ v F1 v# v# i1 F5 p" L
将另一部正常的设备与故障设备进行对比测试、再交换电源再对比测试后,确定为电源故障。0 E7 |+ j% g8 m# F7 ]
现象:故障电源给两部设备供电(其中一部是从正常的系统上换过来的),设备外壳都带电。: D, s0 N# M5 z9 \
正常电源给两部设备供电(其中一步是从故障的系统上换过来的),设备正常工作。# x9 `+ b A; D I
# A( d. V4 n r l* ^( M
; s# f- p0 N% O5 W- v: o测试过程中发现二个有趣的问题:
0 C w s/ T* H; K9 X7 P* c9 j(1)电源单元加电后,设备即使不加电,设备外壳也带电,电位-36V,会打火。
$ F3 E+ t, |/ a$ p0 E; v(2)设备外壳电位-36V,但电源外壳电位却是0!8 @8 j% ^+ w* o" r; R4 |' T0 c, g
这个问题简直让人匪夷所思:电源单元外壳、大地、设备外壳,设备信号地,24V参考地,用万用表蜂鸣器档位测试是短路。(关于信号地、电源地和大地之间是否可以共地或者必须共地的问题,我还存在疑问,我原来的理解是要独立,这个问题我下周一还打算继续做进一步测试和验证,再做分析,这里先不说。)" `( y4 ~% G) Q/ x8 b. m
即然是短路,设备外壳带电,那电源外壳也应该是带-36V电才对呀!$ C8 W$ X5 j! y8 W. D( O7 N
并且,经测试,电源外壳已经良好接地,电位应该为0,可是现在,本应电位相同的电源外壳与设备外壳的电位却相差36V!按道理说,要么都是-36V,要么都是0。
+ B3 j! y% ~7 A$ E( {! ?. V
" s& h/ `$ u% [% p7 k! u5 O* L2 [
(1)上面第一个问题,经进一步测试,发现,电源单元24V输出,0V变成了-36V,24V变成了-12V,这样刚好输出也是24V,设备竟然也能正常运行,所以之前一直没有想到电源输出会有问题。$ O6 ?+ w! [% P% ^, x
(2)关于设备外壳和电源外壳为什么不等电位的问题,我始终没想出是什么原因。7 g [$ X* U) r5 R% K( J8 @& E* t
经进一步测试,断电后,继续用万用表测试设备外壳和电源外壳之间电位,发现二者电位从36V逐渐下降,最后下降为同电位,再用蜂鸣器档位测试,变成通路,像是一个电容在放电。
h! t' D6 g; Q6 ?4 _经测试,Y电容完好,(Y电容是什么我就不说了。)
0 B. q, m" J0 k9 h- e. D经过对所有现象和测试结果结合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故障,24V输出的的GND电位不正常,为-36V,即:24V参考地电位由于某种故障发生变化,但输出仍为24V,所以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D9 v% X8 m4 k4 {% T* @
24V输出的GND在电路板上是平面,与外壳平面之间形成电容效应,所以加电后,虽然24V输出的GND变成-36V,但电源外壳却仍是0V。24V输出的GND(-36V)通过输出供给设备,使设备外壳带-36V电,造成打火。并且此时设备外壳的地线不能接,接上来就会烧断保险丝。
) _9 _4 A# y2 Y. v$ U# x5 c* h3 C$ j5 r, a2 ?* J5 K: t
0 a" _' a- ?, L; a5 K* k% O* q
经过分析后,又逐步测试缩小故障范围,确定为电源故障。(虽然前面在换机时已经有很大可能表明故障发生在电源,但并不能证明其他部位没有故障,为准确定位,又对电源线连接做了测试,逐步缩小故障范围。)
2 H+ V' y: B5 e8 V L5 R% K2 m1 x/ `, H, w! ~5 Q7 i2 @
) n$ _2 p4 M6 q5 D' P
确定故障发生在电源后,再次对故障电源和正常电源进行拆机、对比、测试,查找原理图。
. F; s# g9 O! O8 U/ _ q发现,原理图上的24V的GND与外壳的大地是隔离的,经测试,正常电源,24V的GND与外壳确实是隔离的; x1 g O1 r7 ^
到此,排故的下一步思路基本确定。故障电源的24V的GND必有至少一点与外壳连接,先把这个点排查出,再来看是否还有其他故障。+ ?: d! F% R; n- [
' G+ L6 A f+ M' C: M& a; b! H5 y, Z& K" d* x1 W
又经过一轮查找啊,发现了一个点。有三个大功率调整管(2sc3281)的散热端(具体是那个级还没来得及查文档)与设备外壳是贴在一起i的,其中两个是加了绝缘垫片,再图上导热硅胶。其中一个没有绝缘垫片。
8 n8 _& H; R/ E- @; p
8 O! u8 I0 |1 ^" l: L Y- q- x改正后,故障解决!24V输出正常,设备外壳不在带电。
5 \+ i3 j, O# @+ o- L' H( U8 Y
/ h! m' v H$ }* J但是,为什么会带-36V电位,以及设备的信号地和外壳为何是共地的(按照我的理解在电源端是隔离的,那么在设备段也已经隔离,否则还是相当于24V的GND与大地连接了。)以及在电子设备中,信号地是否应与大地隔离,还是必须隔离,还是可以连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 B5 x! i5 n/ Z+ X
% k, F4 g; n1 E( t先到这吧,有点长,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耐心看完。
; y; h& c( |! c. K; j0 F2 s! D排故本身也是个比较耗时的工作。逻辑也不知道说清楚没有,权当自己备忘吧。1 y! p9 p0 n! k2 K8 N
+ ~ m0 f2 k$ ^- k/ S" k
/ ]% P8 p+ c+ O' n7 m( M$ f( \3 `7 M, h6 j
! p/ q: n1 w1 _2 C D
+ r% }4 s- i8 h2 X3 |
/ W" p, w9 Z7 z" f, }
- V# O1 `: |) _"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