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7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生活中对于WiFi的十大误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23 1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ootasp 于 2016-5-23 19:10 编辑
" P; L7 e7 g, \$ f( s
8 D9 ]0 e: N  iWiFi日益成为全球互联网连接的首选模式。根据博客网站Gigaom发布的信息,到2020年,将会有24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而绝大多数设备将会使用无线的方式访问互联网。尽管越来越多的人知道WiFi,但是其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却并不为多数人所知。即使在IT专家圈中,关于WiFi网络的某些事实也往往被误解。下面就列举业界关于WiFi的十大常见误解。$ b3 {0 z* m4 G( Q; d, S4 A2 p( w+ J
: ^! U& U. g; H# q. i: D6 y
+ j# d) c: i, T) A" S
1.共享媒介
4 f: O2 V- ?  T7 p; q2 L4 B# n- A* t) U6 \; E3 E. {
- e+ P$ l3 r4 B+ {! X  G
    无线电信号在每一个接入点(AP)被编程以在单一通道上运行。在这单一通道内,多个客户端可连接并通信。所有使用它的客户端分享该单一通道媒介。" o# g* V( w" r/ V* a3 c' u
' J4 y# U) T7 G
& D4 x$ Y- s  f8 }) [
    然而无线电系统根本的问题是,一个无线站不能在发送的同时收听,因此,也不能检测到碰撞。鉴于此,802.11规格的开发人员创建出一个称为分布式控制功能(DCF)的碰撞避免机制。根据DCF,一个WiFi站仅仅在当其认为该通道是清晰明确时才进行发送。这样一来,碰撞的概率将会随着流量的增加或在移动站彼此无法“听到”的情况下才增加。虽然有一些控制操作的协议,但WiFi与传统有线网络的二层HUB技术类似。# Z. u( L( u: |
' r/ f, I/ L& R2 W/ o

+ H- r8 L; k* p2.802.11b和传统协议“放慢”媒介3 I9 h0 ~7 X! t( Q. d

* @0 L' [% T) c' P7 y: ]( Y- H$ ?/ {  a) n, D7 Z
    让旧协议在同一环境中运行的结果是将“变慢”所有其他客户端。事实上,传统客户需要占用更多的会话时间发送与802.11n或802.11 ac新客户端相同的数据量。通话公平性算法被证明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e' c9 M* W/ @, j+ [* g
4 i# f) r" W1 L4 Y: i

3 g( j) X# B, Z. S* C3.L1/L2的802.11功能
% [: B, w" q9 q0 I1 p$ o
& j5 D6 h: s: s
& `2 x$ e! y1 c    人们普遍认为,WiFi采用无线射频(RF)技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没有物理上的有线连接。当一个RF电流提供给天线时,电磁场被创建,然后能够通过空间传播。事实上,802.11协议是一种L2技术,利用OSI堆栈的底层L1来履行职责。客户端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在空中得到连接。空中通信通过L2基于802.11e标准的QoS得到处理。
* w) K7 m$ ^0 v9 W* J9 A' l% e
1 e4 B4 N5 C5 M' O' M
/ Y: L9 o- Q( F4.Downstream与Upstream
1 v2 c$ ^" [5 o$ r  a$ E6 y- i
( E5 B+ w1 q- E# A4 P  J' ~  d1 s; V/ D3 S4 T
    在从接入点到客户端的downstream与从客户端到接入点的upstream之间,有显著的不同。目前,大多数WiFi的空中技术只提供了downstream的增强。
7 \  r3 o  M2 ^: d  _  j( x. k! v* }2 I/ `& s, ^
8 ~1 @! \# [! H- P) h% A) j; _
5.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
6 g6 N! g* X4 n  F+ H8 \7 k+ U
# j( n1 a! x! B& [3 }6 w6 I$ [1 v- ^' R! N
    业界普遍接受的唯一速率就是传输速率。然而,非对称速率是典型的,而在我们的可连接的客户端那里看到的发送速率并不一定代表接收速率。这也在接入点和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证实,其证明了在WiFi世界里有单独的上行速率Tx和下行速率Rx。; U/ `4 n, W3 P

% u8 @9 x4 |' H, o, v& V+ T, _) E& c
6.针对所有速率的相同发送功率. L4 |: T# ]$ x. n& J+ G0 X

5 x7 C% j/ W) P2 Y( ^# |  Q
6 s, Y/ J5 e* g$ W  _# K, `3 x! }    设置一个接入点的无线电到“最大功率”并不意味着功率能用于所有速率。默认的无线发送功率设置为20dBm。典型情况是,在使用中的数据速率越高,接入点将被迫去降低这些帧的功率(由FCC和ETSI定义)。这个概念已经随着802.11ac VHT规范而变得更为普遍。
% l" N' M6 P4 l: Y9 M: ~& G7 L( o; h. O: G
+ ]4 ^1 w9 U0 f5 T5 r, k7 Z
7.总是把无线电设成最大功率
& d1 G4 E- F6 F5 {7 r0 p9 {7 R% o3 L& `- j3 r* \' A- `
, K/ }! J$ P2 ~4 }- _* V: k/ D- w! c
    将无线电设成最大功率看起来是一件可以为之的好事情,但这很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这已被证实,当无线电以最大功率发出声音的时候,会出现信号失真。包括Cell 尺寸规划等在内有许多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仅仅将无线电功率设成最大并不是一个最佳实践。: c2 X) q! f# R1 S- ?
0 `, b# ^$ M! N: h+ N" J' l, P
+ m( v# p. N3 A+ [1 l
8.信号强度与信号噪声比(SNR)
1 j1 C/ @$ u0 d; {: p1 q9 C
' l0 W2 J# ]. ^' j. V
( d/ s  g9 M( O, c$ ~    在信号强度的测量和信号噪声比的测量之间经常会感到混乱。事实上,一个WiFi网络的性能部分取决于信号强度。在一台计算机和无线接入点之间,每个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决定那个连接的可用数据速率。因此,信号越强,连接越好。信号噪声比最好是一个较大的数字,这意味着接收的强信号与影响整体质量的背景噪音差异较大。8 A7 z4 G) ]* P8 y" q
0 N2 k6 i+ X7 r7 R: P/ t( [

5 x& m& x( P: U% o9.MIMO和空间流2 c$ M$ I) `+ S0 M$ z- e; l+ `4 j

, M3 z  g6 J! @* Y5 n+ j( ?: u2 M$ [7 {$ _" I& y% F
    MIMO和空间流可能是自有802.11n协议以来,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多重输入和多重输出(MIMO)技术是一种使用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同时传输更多数据的无线技术。所有带有802.11n的无线产品支持MIMO,这是技术的一部分,允许802.11n比那些没有802.11n支持的产品实现更高的速度。MIMO涉及天线和路径,使用的数量表示有多少天线及路径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3×3意味着3个天线及路径发送和3个天线及路径接收。' Z7 J# N3 L! c" y7 b
4 J" k% H5 A0 _+ b& s7 |; ~
( l$ I5 l, ]5 [% I2 e6 ?
    空间流涉及实际发送的数据。例如,一个3向空间流设备可以向接收站发送3个独特的数据流,并被重建为一个数据集。最后,添加MIMO和空间流等同于可达到的整体的吞吐量。3×3∶3意味着发送3个空间流时使用3个天线及路径发送和3个天线及路径接收。
7 i+ N4 D6 q5 u5 O( l5 I* I9 z1 Q8 |2 D  p5 T+ u' y8 `  _

& W; {& I1 x5 R. r* O10.接入点和客户端各自的能力
  x2 L0 m( w  v0 F! k3 C* e( r5 B  g% E$ ~7 Z0 R# i+ D

% S; x- {7 t8 Q4 Z2 W    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往往被忽视,最小的公分母总是赢家。为了达到最高的数据速率以及真实世界的吞吐量,接入点和客户端必须有相应能力。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户端的能力,以真正理解在真实世界中什么样的WLAN部署将能得以实现。
2 {; @" H) T5 u&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6-5-24 14:0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6-5-24 14:0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6-5-24 14:08 | 只看该作者
过来看看,涨姿势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22 12:4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