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1-19 15:19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 l# r& P; m/ I0 ]! \# l* ~; ?3 |
! B% n3 D0 h5 K) a
$ f- a' o* o. p. [' |前言
0 A {# A% t2 N) {+ _- L$ Y* [$ _( D6 B
正如老中医著述临床经验一-样, 作为-一个老天馈工作者,将他一牛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写实的方式记下来,不能说是没有点意义的。这其中虽有不少独到之处,但也不乏" W* K( `4 k$ V6 b) ~5 L, r& t. w
照猫画虎之作。反正都是白己实践过的,没有实践过的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只字不提。涉及而虽广但范围有限,井窥之见在所难免。服者千忠,必有一-得,本书原拟取名《-得 集》。
5 [* i" ?9 |5 L! F' R; j9 L% }' y) o; m. e8 _
天线的书不少,几乎千篇-律由麦氏方程开始,数学符号大堆,但对一个对称振子的馈电点却很少提及。殊不知,大家就是在折腾这个被忽略了的馈电点,它不单影响了大.
2 y- ?; _3 p1 D9 u/ k) c1 v线的输入阻抗,更主要的是它影响大线是否平衡;这在对称线天线与同轴线相连时,是尤其需要认真对待的实际问题。人们希望只要通过计算即可设计天线,而馈电点的结构T差万别,并不是唾手叮得的简单计算问题,实际的研制开发工作大都集中在调试上。当然,易算则算,也不要盲a反对计算,尤其是传输线的计算与阻抗圆图的使用,这些都足天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 D( }$ L' @3 z. R3 k$ E' ] z& J, A$ ~
本书着眼于物理概念,研制的思路与方法,试图补充通常技术书上那种只讲理论不讲实践,以及手册上那种只有结果却无思路与方法的不足,为基层的专业人员提供些参考意 \$ [0 s, f# P3 j: j3 P. \
见,以便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参考:书上提到的每-件事物,作者都力图介绍其优点与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书中举了一些例子,大多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想法试制的,仅供参考,
o$ V8 O* D5 G1 p绝对不是什么“最佳”。假如读者在书上抄个尺寸照作,可能会失望的。但是根据本书介绍的思路与参考大致尺寸,通过自己的试验作出满足常规要求的天馈线应该是可行的。
& r) t6 |8 y7 @0 q/ c! W" F" G8 w+ p0 C
对天线这个专业有些人是敬而远之的,对一般人来说,天线书简直就是“天书”,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天线都是算出来的,数学底子差的人别想吃天线这行饭。的确,很多天线
5 K7 I) `8 s: C) ?0 ]! w+ N( P尤其是面天线,都是靠理论计算来确定尺寸的。但是天线(馈线也-样)都有其另一面,那就是参数不多,测试简单。只要有耐心,不要很高的数学功底,也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
3 k4 ~3 [( q/ U; v! K( g上完成设计任务,甚至发明新的天线。常见的八本天线、喜连川天线都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而且理论还很难说是完善的。因此,理论分析能力强的人可走理论计算这条路:动手能力强、物理概念清楚的人,走实验研究这条路也是大有可为的。本人强调物理概念与实践,辅以少量电路计算,以期符合基层天馈射频工作者的实际需要。3 m+ Z0 R& ]3 x8 e) w
- j: F, R' o8 q6 \8 F
在这几乎所有天线或器件都有现成软件可算出具体尺寸的年代里,写这本以实践为主线的《实用射频技术》还有没有用呢?我想是有用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现成
' v2 B, I) c' C Z: X$ Z7 y的软件。其次更重要的是,根据软件算出的尺寸做出的东西还需要检验,看看能否达到娶求。达不到要求还得进行修改,这种检验修改的过程就是实践。实践必须知道基本原理、物理概念与基本方法,甚至前人的某些经验教训,假如每个人都从头做起,不积累经验,不可相交流与启发,会事倍功半的,甚至可能走弯路。$ |5 X& A' _* \4 {
/ {/ f0 L+ d7 L" k# | M
但愿这本书能对读者有某种参考启发作用。书中错误与不当之处,请指山!以便今后改F。
. Z: T) {# P: }6 u6 K$ k& g% V- ]0 ]
7 r2 s) g1 U5 A. w# u5 v, \: p5 X
3 ~; i I! l'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