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1月,本田、大众、日产等车企纷纷宣布由于芯片供应不足,将减少汽车产量,随后手机、面板等消费电子行业也面临缺芯的情况,4月,中芯国际通知涨价,下游供应商纷纷跟上发函,涨幅普遍在10%-20%之间。这轮芯片涨价潮从上游传导而来,原材料、芯片制造、封测等几乎全线上涨。那么,哪些品种最为短缺?涨价的原因是什么?短期长期有何影响?芯片股还值得投资吗?) _& V/ i; k& b( {
: y- X. g5 T0 }+ L- z }
哪些芯片最为短缺?
! b2 d6 \- a1 H. c* b/ ~9 A% q( p c+ x7 d2 P0 U
' A! Q' \1 M- {( E$ U4 B1 q* A. U; N+ | f$ I) v- H1 x3 ^
整体来看,缺货最严重的是成熟制程芯片,如汽车芯片和电脑的配套芯片。这些芯片采用的大多是8寸晶圆制造(28nm以上的芯片)工艺,这一点可能与前两年市场印象中的芯片市场格局有所不同。其实,正是因为近几年半导体产业不断追求先进制程,大厂纷纷都将12寸晶圆(一般是20nm以下的芯片)作为主流市场,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和预测,10nm以下先进制程的市占率将大幅提升,而20-40nm的市占率将大幅萎缩,这部分供给减少,但需求依旧旺盛,供需问题严峻。
$ V4 P2 U8 P. q9 e* w4 `) s4 t
# ?% g( }- b7 j9 ~9 [; L
6 [9 n, W, M4 k; a4 `0 n原本寄希望于中国大陆的产能能起来,但是受到美国的打压,产能明显不够,导致市场供货不足。9 ] \7 W) v6 Y# {/ O
" E* l, ^( k0 Y) j, G+ D# [( s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缺芯”?# a, R! N3 y& d
+ b W, o1 g3 I, H$ d5 t# j2 s
4 i9 @4 d+ d* {* P; x- i+ M
) \4 A5 o3 Y# _+ Z7 U/ _" N从表层来看,造成芯片短缺的是一系列黑天鹅事件:2月,日本福岛发生地震,美国德州暴雪导致大量芯片工厂停产;3月,日本最大的车载芯片厂商瑞萨电子的工厂发生火灾,仅一天之隔,半导体重镇宫城县再度发生地震;紧接着,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汽车芯片的重要航线全面堵塞。一连串的问题加剧了芯片供不应求的状况,半导体产业链集体涨价也在情理之中。
9 R0 K) g! P% L) ]- P8 r1 k5 h0 I! L. g' N, N! T: L
从深层次来看,缺芯主要有三大原因:
9 y( s0 k9 v- J- ^$ U一是疫情的影响,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生产链衔接不顺利,供给端芯片产量锐减,需求端为了保证生产提高了芯片库存,另外,疫情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5G也因此加速发展,对芯片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2 Q1 `2 z9 p4 U8 `
9 Y4 r8 }, I) D! \$ y" z二是中美贸易争端造成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华为因遭受美国禁令无法获取芯片,在此背景下,其它手机厂商扩大下单量,一方面为争取华为的市占率,另一方面也为了防止芯片供货因为外部变量而恐慌性备货。0 [- R- P' _. R5 P# e5 `
& C B |+ |! T三是预期差,芯片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从客户—零售商—分销商—生产商—芯片代理商—芯片设计公司—晶圆厂,中间的环节越多,误差就越大,而且,电子行业大部分芯片都是特定兼容的,同样的芯片供给福特和丰田就可能需要重新设计,能有多少重复订单就不得而知了。9 J' }" O* e5 x7 N" b
' g$ Z2 y ^6 q- M A
短期影响:# F, H8 E, M1 @6 z
综合来看,缺芯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当某一芯片产品需求回暖时,由于计划周期长,在产业链传导的过程中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市场普遍预计芯片短缺会持续到今年年底。因此,短期内芯片行业都将处于景气周期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都将收益,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
* }& c/ i/ g; A( Y6 h' V/ N2 m
1 c" D9 a6 L) ~; x5 ]缺芯问题演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I. }- L8 _) V, }. n+ ?: q
既然我们知道了缺芯将持续存在,那么政府和芯片大厂将如何应对呢?一句话总结就是:政府加大投资,巨头们扩产。
7 x( ?9 c6 Z1 L8 N
1 `; H7 n; y3 w3 j" T$ K; m欧洲国家政府拟投资500亿欧元为半导体企业提供支援;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逾2万亿美元复苏计划,其中半导体投资500亿美元;中国也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巨头纷纷扩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以先进制程和高端芯片为主,国内以成熟制程为主,例如,台积电表示未来三年将投资1000亿元用于先进制程的研发;英特尔将投资200亿美元兴建2座芯片工厂;中芯国际拟在深圳建一座12寸晶圆代工厂,月产能为4万片。6 j* U8 ?% H, q& L
4 S B8 _/ R0 `长期影响:' X2 }- y) w5 }) D4 n1 P p( s
随着全球政府加速推进半导体产业链发展,行业进入大规模扩产周期,但是各个细分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所不同,设备环节和封测环节受益最为明显,晶圆制造环节面临挑战,材料环节成长空间大。7 `4 P( e: M$ }
* f' M* o/ n" ]+ X; u具体分析如下:- O" G. v% v4 k
晶圆制造:尽管目前晶圆制造产能严重不足,但是根据上文的分析,中美贸易争端限制了华为芯片采购,其他厂商加大备货的真实目的有待研究,若真实需求不及预期,未来是存在着供大于求的可能,再加上行业扩产,全球竞争加剧,中长期国内企业仍然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3 R; ?- c) u; O3 M2 z4 K! i% J: R/ S: p/ d! `; I( D4 x' [
设备环节:晶圆厂扩产,其中的资本支出绝大部分都将用于设备采购,上游的设备供应商直接受益。此外,国家大力推动国产替代,国内设备厂商有望提升渗透率,也不排除各大晶圆厂在大陆投产的可能,总体来说最为受益。
- e5 x$ H5 A4 l0 K7 @8 k4 ^3 a! I+ F4 ^ H
封测环节:根据消息,台积电、三星等厂商可能会增加对先进封装的投资,在全球封测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受益于晶圆制造环节的扩张,封测需求也会有所提升。
8 ^8 \2 u! l( D u材料环节:当前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洲,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影响有限,一旦产品技术成熟、实现稳定应用,仅国内市场就能提供较大的成长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