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SP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14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e. L- o4 j5 o1 M8 I# _& m2 I

) v/ @* z0 D2 e) ~/ X9 D某位网友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对初学者有帮助( k/ K5 w" h: j$ B/ O3 e
/ C' O7 H* `. {
) q! ?4 t9 S6 R- k/ d' N" `- c
接触DSP也快一年了,从刚开始及其不适宜,到现在真正喜欢上了这个系列的
芯片; h2 a) \$ R, y8 y
我原先用的是AVR,然后到STM32,进入公司之后开始用ti C2000系列DSP直到现在,我下面也就结合TI的DSP来说) w$ Y4 c" ~2 ^% F1 o+ Q+ D  X( W

- E: L+ n  n. |8 \1 W. \; ^3 |  E- K关于DSP和普通51 AVR还有STM32的区别
7 q+ e) V8 q8 a( c- q/ p  P& wDSP是为运算而生的芯片,他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与它的数**算性能,那是由它的指令集支持的。那些拿DSP和STM32比较的,省省吧,如果你两者都熟悉你就知道根本没啥好比的,如果我需要很多高级的接口,比如以太网和USB,那么我自然选STM32,如果我需要实现一些算法,那肯定会选DSP。如果你对运算速度不敏感,反正72M的速度已经比原先单片机快很多了,那当然是看你熟悉哪个,哪个价格比较好,支持比较好。
1 o: D# }/ Q5 j# u9 j  z+ @
, j1 i# N0 w3 Y3 M从51 AVR到DSP最大的障碍
! V5 ]8 Y* Z, _  s: l. s" i1、应该是编译环境吧,TI的DSP都用的是CCS,CCS界面和原先IAR区别不是一般的大,比如程序导入,比如观察变量,比如烧写FLASH。恩,是的。用过了IAR那种傻瓜化的操作了之后,真是怎么弄怎么别扭,CCS真是太不友好了。但是没办法,IAR他们是专门做编译软件的,TI主要是做DSP的,TI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现在推出的CCSV4好像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加强。不过网上还是CCS3.3的资料最多,大家也熟悉,如果刚接触还是先用CCS3.3为好。
  F2 @" D* @! H& }; A如果你手头有快开发板,那里面应该有对这些操作的详细说明。所以这个慢慢应该也可以熟悉。
6 e( I: _- }( c8 y9 c
) j% R( w1 Q8 J' ~2、库文件。TI的库文件都是联合+结构+位域的形式。对这些结构不是非常熟悉的话可能看着有点晕,这个只能慢慢去看C的书。最纳闷的可能就是它的地址映射,如何把寄存器映射到相应的地址,那是它由编译器来支持的主要通过#PROGRM来实现,可以去看看它的CMD文件; Z8 K- d0 S) \- h
9 |( C! z7 O4 p: {0 a
3、CMD
,CMD文件可能是入门最大的一个坎了,单片机或者ARM根本就没这么一说,这破东西到底啥用呐?CMD文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做内存分配,你的芯片里面有FLASH有RAM有BOOT ROM,你编写的程序有代码,要烧到FLASH中,有全局变量要存到RAM的全局变量区域,有局部变量,要存到堆栈中。CDM文件其实就是把你代码中的这些一块一块的东西和具体的硬件存储对应起来。你可以随你需要任意来配置,比如我有一个数据表格,普通的单片机你定义好了之后会有编译器来帮你存放到一个地方,但是DSP里面你可以通过配置CMD把它放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再比如堆栈空间的大小,以前从来没关心过堆栈大小,但是开辟的太大的话可能浪费内存空间。当然,每个芯片都有一个标准的CMD文件,初学者完全可以不用去修改它。
  C8 B9 q1 |3 f) c7 B3 s
7 W) u  {( v$ B4、文档TI的文档包括数据手册和外设指南,很多人说很乱,不像其它芯片,所有外设的资料都会放在一起,但是TI会每个外设弄一个。这就要说说TI的外设,它的外设都非常专业,是的专业。比如它的PWM外设,叫ePWM,也就是增强型的PWM,这个外设可以轻松输出非常复杂的PWM波形,而且不用CPU参与。所以它的外设指南有100多页,你会发现很多外设都是这样,里面有很多很多增强的功能,相对应的它的说明文档也就非常长。要是全部都集合在一起那就会非常的大。而且它的每个外设都是有独立版本的,比如ADC,已经从0版到3版,而ePWM还是1版,分开之后升级的维护会方便很多,很多外设在类似的芯片都是一样的。% e! ?- s0 b) R

2 W( K+ J4 @1 _- c" d7 j2 _6 ?用STM32的时候我从来没看懂过它的库,甚至都没仔细看过它的手册。但是最后也搞出来了,完了之后我对这块芯片没多少熟悉的感觉。但是用C2000系列的DSP的时候则要反反复复的去看外设指南,分析手册上给出的结构,让我对芯片非常熟悉,再加上它的编译环境是完全可以配置的,我甚至都知道我某个变量会在哪个地方。
- c* m' o/ `* A% _2 k4 R- Q7 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24 22:21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