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然,虽说「由于有心怀不轨的人在,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如果互联网自己就考虑好安全问题的话,那么用户就不用再担心安全问题了」。 虽然经常有人这样说「与远程机器通信的时候,避免使用明码传输数据的telnet,而是使用加密传输数据的SSH」,但也有人认为,通信本身这种容易被窃听的机制才是问题所在。 , z1 a* i- u: _% ?# F
这得从互联网诞生的秘密说起了。互联网的前身被称为「ARPANET」,是以美国国防部为中心研究的,用于军事上的通信网络。 这个网络仅仅是以研究为目的,非常有限的一些人在使用,本来就不存在「cracker」这样的人。 甚至,在互联网逐渐发达的1980年代,用户也仅限于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用户中仍然没有「坏人」(当然,可能还是有一些例外)。
' e% {' J* c% G# r1 m, ]互联网向一般用户普及也就是这10几年的事(这篇文章比较老,所以说只有10几年)。 互联网向一般用户开放之后,各式各样的人都来使用,也出现了利用它做坏事的人。 从开始开发ARPANET的1969年到今天将近30年(这篇文章比较老,大概是1999年前的)的时间里,互联网已经进化到谁都可以使用的地步。这是当时开发互联网时完全没有想到的。 也就是说,互联网诞生和早期阶段,是在「不会被恶意使用的环境下开发的」。
0 }' C/ S% S6 _; X& z7 [话虽如此,但越是方便使用,恶意使用的人就越多,这就是所谓宿命中的因果关系。
8 m1 v: Q. {9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