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中国云计算整个发展历程看,正在从以互联网企业上云为主的“上半场”,进入政府和传统行业企业上云的“下半场”。对于很多行业企业还说,如果说过去几年“上云”还是“例外”,现在“上云”已成为“常态”。2 `: F; O# B I# {6 u* D$ U- @: q6 |
3 U: W% f% L1 f3 ~+ J% Y
不过,相比其他行业,芯片设计上云有些滞后。在国外,2017年美国Synopsys、cadence等几家EDA厂商开始提出芯片设计上云概念, AWS、微软等云计算公司提供芯片上云解决方案。相比国外,国内芯片设计上云慢了两年,从2019年左右才开始。2 c* [8 \/ k2 f% v: p
9 @4 j: ~+ R! H% \: D5 Z, i- b
紫光云是推动芯片设计上云的率先实践者和推动者。紫光云从2019年8月开始做芯片设计上云方案的预研,2020年8月发布了紫光芯片云1.0版本,2021年4月召开的2021 NAVIGATE领航者峰会上,发布了紫光芯片云2.0版本。6 b: m# P( Z8 D0 y
# Q& U. K" n) z. M那么,紫光云为何重点发力芯片云?芯片云市场前景如何?
; f# p" I1 M0 p. A+ a
0 l# m- r1 w' K/ h0 W( d我们知道,芯片对信息产业的至关重要,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部件。我国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但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缺芯”状态,芯片严重依赖进口。
% p" k7 ~* G L6 [" x% }; `6 X4 R) ~& {1 \) x
近几年,在市场需求驱动和国家半导体政策的加持下,芯片产业迎来大好发展机会,涌现了众多芯片设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根据202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有2218家芯片设计企业,其中87.9%是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
' j/ Q: M4 Q! ]6 C+ |; u; P# i3 \
9 I- U1 a3 ~/ y0 G X A* _据紫光云公司CTO办公室主任邓世友介绍,这些小型芯片设计企业有两个非常明显的需求痛点:一是缺人,很多初创小微企业往往都缺乏后端设计人员与技术积累,需要很强大的设计团队,后端的设计能力尤为重要;二是对仿真计算的算力需求大。尤其是做CPU、GPU、NP类大尺寸芯片,此类芯片的仿真验证往往都需要数百台的服务器集群才能满足需求。: R- i. [' }2 Y. s8 T& v
/ |( K; v; T( r D芯片设计企业的痛点,恰好可以通过云计算独有的弹性特征解决——用算力换时间、用算力省人力。
/ ^ M, p" ^) h7 A! F' @9 _/ r! x8 v* z; A9 f. r) R
邓世友举例说,以前用一台机器算100个小时的任务,在云上可以用100台机器一个小时就能够完成,提升了芯片企业的芯片设计效率。而且,在云平台上,设计仿真验证环境的快速构建也远远高过企业自建的速度。 B5 A+ g1 |4 i9 I$ t8 @2 b
* }% x* O3 r+ t2 r3 I& A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芯片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计算、验证、仿真工作都需要强大的 IT 资源作为支撑,单靠企业自行构建 IT 资源设备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会非常庞大。芯片设计上云,将成为IC设计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
1 R+ H6 _' [* X; Y, H5 D/ r' V! Q8 z, o
芯片设计上云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实现云端做研发设计协同。% B. O( G$ J+ ?/ o8 P& d# u6 ?( A
0 y+ a# o) V6 c1 C8 ^现在很多芯片设计企业都是多地设立研发中心,例如,做安全芯片的华兴半导体,在北京、上海两地设有研发中心,紫光芯片云为其提供了云端芯片研发设计协同混合云方案,同时在云上为其构建了云桌面方案,通过云专线把上海北京两个办公室联通,进行云上的研发设计协同。0 H5 s/ A+ S; W" f1 Z
I3 f1 D/ E7 ?# f0 s
芯片设计除了IT、CAD设计环境,还有EDA工具、IP、PDK是芯片设计企业成本最高、投入最大的部分。而对于绝大多数小微型芯片设计企业没有太多的议价能力,而借助紫光芯片云平台已有的生态合作伙伴,这些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 [ N( ~- ], s g
1 U" {9 I: `; G0 y: F7 O
邓世友表示,紫光芯片云已联合了多个国内EDA、IP合作伙伴提供设计工具和IP服务。通过同芯片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与工具厂商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全栈服务,实现多赢。
o- E5 l' U8 R
" H2 Y$ O( {' _# v/ `) O芯片设计企业上云主要关注三方面,一是在性能上如何用最优的配置满足复杂的芯片设计场景,二是上云的成本优化,即云厂商提供的方案能否真正做到快速扩容和回收,三是能否保障芯片设计各层级的安全。紫光云在这些三方面都可以满足。5 e) e U$ h! W8 j/ X" ]
6 a: E4 e5 Y: i; T- v
据了解,紫光芯片设计云是一个体系完善、开箱即用的云上芯片设计平台,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强大、弹性且安全的计算集群和存储资源池,配备资深的IT/CAD专家团队,帮助企业构建云上EDA设计环境、项目和数据管理环境,提供专业的平台服务。在芯片企业最为关注的安全性方面,紫光芯片设计云方案通过了等保2.0标准进行三级评测,满足金融级安全要求。
9 ~& p- \+ a4 D* |0 w; t! i/ Q- l
在国外,芯片设计上云目前已成为共识。而在国内,涉足芯片设计云的厂商还比较少。为什么紫光云率先布局并成为芯片云的领跑者?! Y, h9 X- Q a+ f, @
[- T6 v8 e6 P) O" R这,离不开紫光云拥有的两大核心优势。
% F; o' u/ j" M
! \2 P9 M- g Z一个优势是,相较于互联网公司出身的云服务厂商,紫光云是更To B、ToG的云。
K$ a; K' T! D7 Q8 Z2 `1 b
- ?0 Z' n) ]4 v* B: @紫光云多年服务政企行业客户,更聚焦产业维度的需求。比如,洞察到云端设计仿真成为行业新趋势,紫光云主要面向工业、芯片、建筑三大场景,打造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底座,推出相关云平台,满足芯片、工业、建筑等行业设计仿真的需求。
# b. \/ m. b2 w' C8 j1 U7 r5 r) U+ {. r) h
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背靠紫光集团,是最懂芯片的云。 紫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旗下拥有紫光展锐、紫光国微、长江存储、新华三半导体等知名芯片企业,在大力投入芯片产业的同时,紫光集团还积极发展云网产业,旗下拥有新华三、紫光云公司等子公司,具有“从芯到云”的全产业链和生态优势。3 Y! F/ l8 s9 m- F& r, N/ Q
4 d5 E3 O ]$ K) e5 E+ @) m紫光芯片设计云正是依托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整体战略布局推出的,在推向市场前,已在紫光集团内部芯片设计企业得到了充分验证,形成了芯片设计上云最佳实践。/ M3 G2 _: b/ L& ?
4 n7 f% n: u& p9 G0 r* ]. `& B
邓世友透露,国内在2019年引入EDA云相关概念,紫光云在紫光集团内部进行调研时,发现了芯片设计上云的共性需求,2019年8月开始启动芯片云方案的预研,在2019年底推出了芯片云解决方案原型,在紫光集团内部企业先经过了一年来的实践打磨。/ Y; ^' @0 G" j; V/ w
/ \& z) [4 r' }4 `3 s) [3 o2020年8月,紫光推出芯片云1.0版,正式向外推广。时隔不到半年,紫光芯片云再次升级,发布了2.0版本。2 I! O/ t; ]: m0 V4 @
9 c! Z; K9 V& b. j1 c+ ?' L- u8 ?邓世友表示,紫光芯片云1.0更多是聚焦在算力与设计环境提供,满足与算力、设计环境相关的痛点和需求。而升级后的紫光芯片云2.0服务更加全面配套——联合了紫光旗下包括紫光国芯、新华三半导体这样具有强设计能力的团队进行能力输出,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整体的设计服务与云服务打包方案。, I) ^' ^; f3 _5 y
) d' v; ]& R9 V+ C5 N7 F此外,依托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在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国内市场的TOP2市场地位,很多做GPU、网卡芯片的企业,在向最终用户提供产品时是搭载新华三的服务器等设备出货,并需要进行产品适配或认证。如果芯片企业基于紫光云平台来进行芯片设计,紫光云可以优先帮助客户提供认证、适配、评估以及落地推广等商业闭环。
- ^5 X: P( {7 z
' J$ O$ Y; M. A6 E: A! e- `紫光云年初签定的一个GPU芯片的客户,仅用两周时间就达成合作。这家GPU企业这么快选择紫光云,主要看重了两点:一是紫光芯片云提供的设计服务加上云服务打包的方案,二是可以跟紫光云互为生态、互为客户。GPU芯片产品做出后,不但可以搭载新华三服务器出货,还可以应用在紫光建筑云里面,因为紫光建筑云会用到大量的GPU去做建模与渲染。
0 k& [9 s) ~6 R$ @& P4 J4 b# z" f( ^
显然,相比其他云,紫光云更有优势有实力将紫光集团芯云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对外输出,赋能芯片设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与能力提升。
4 I+ W6 p. p7 u% P" `) _
& t6 n& P, w2 Y虽然目前国内很多芯片企业对上云仍处于观望状态,但紫光云坚定看好芯片云。“虽然芯片云推向市场仅3、4个月时间,但我们目前正在参与的项目金额已经超过一个亿。”邓世友对芯片云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坚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会逐步接受芯片设计上云模式, 2021年可能是芯片设计上云的元年。# F: V% X" v) T! P2 J
5 n, [; M! E1 z) F芯片设计,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上云”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