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电子人 于 2023-3-20 14:55 编辑 # M# @( p$ k$ {7 Y# B& D2 ~0 U- t( n 首先供电12V时候,初始上电Q1通过R3限流会正常导通,Q1导通后由于R4的存在会导通Q2,Q2导通后B极电压会钳位住R4两端的电压,假设是0.7V,那流过R4上的电流是0.7V/33R=21mA,由于Q1/Q2都处于导通状态所以两个二极管的Vbe相互钳位,导致Q1的B极电压大概在1.4V附近,这样R3上就会流过10mA左右的电流,这个10mA电流被Q2与Q1分走,然后再来看Q1的集电极接光耦与R1,此时供电12V,Q1的IE电流是21mA,其中包含了Ib+Ic,先忽略Ib的影响,R1压降=150R*21mA=3.15v,此时Q1的Vce=12V-3.15v-0.7v-(光耦压降假设为0V)=8.15V。PQ1=(Vce*Ic)+(Vbe*Ib)=(8.15V*21mA)+(忽略)=171.15mW(理论计算仅供参考),楼主可以根据自己三极管的封装对应看一下功率是否符合要求,三极管恒流是工作在放大状态的Vce是会存在电压的,有电流流过就会有损耗,大电流的恒流还是不建议使用三极管恒流 |
th2010-gc01 发表于 2023-3-1 14:41 P不是等于UI吗?怎么是U*U*I呢? |
| 楼上老哥正解,Q1承担的损耗太大了,肯定烫 |
|
不烫你认为没有问题吗?!) F( u ]6 y* G% T9 q* G/ v 如果想减小Q1功耗,必须在加大电压时适当加大R1,否则发烫时正确的。& f6 E* _. y/ h+ G 18ma/10v压降情况下,10分钟就很热了,除非你加了足够大的散热措施。5 N5 C: W6 {2 H! G+ b - ^( `8 b$ ]$ c; |) Z8 G& E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节能”的LED驱动芯片问世,就是为了在少发热的前提下完成“恒流”驱动。 |
| 恒流源总得有地方把能量消耗掉啊,加散热片吧 |
| 比如,装散热片,或者换个大封装的 |
/1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22 16:15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