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频率→上升时间 [打印本页]

作者: navy1234    时间: 2008-7-4 15:00
标题: 频率→上升时间
请教各位大侠:可以通过频率计算出周期,但上升时间一半是周的多少分之一,有人说是1/20,正确吗?
作者: navy1234    时间: 2008-7-4 15:01
请教各位大侠:可以通过频率计算出周期,但 上升时间一般是周期的多少分之一,有人说是1/20,正确吗?
作者: liqiangln    时间: 2008-7-4 17:32
标题:
很难说,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只能说这个没有依据!
作者: Allen    时间: 2008-7-5 09:30
没有确切依据,一般的信号可以取周期的1/10。
作者: killerljj    时间: 2008-7-9 10:30
信号上升、下降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你的信号spec(例如USB,SPI等等)里面都会有规定的吧?
作者: wdckill    时间: 2008-7-21 13:14
很多DATASHEET你们都看不到上升时间
作者: libsuo    时间: 2008-7-24 18:01
在EMC对策的时候上升时间一般是信号周期的1/10来取得
作者: 热茶    时间: 2008-8-15 12:58
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是电路的阶跃信号的边沿时间,可理解为是信号状态的建立时间,一般取信号翻转电平的10%~90%的时间,对于不同的应用,它可长可短,一个10MHz的信号也有可能比一个1MHz的信号上升时间来得长,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速信号不能等同于信号频率上的高,一个1MHz的信号,只要它的阶跃够快,就可以看作是高速信号。
作者: mpoix    时间: 2008-8-15 20:59
难道频率低的时钟信号上升也慢么?7 e9 m3 @) m; s  H9 c3 i4 b
由什么决定的?
作者: forevercgh    时间: 2008-8-16 14:25
理解了频域和时域如何对照起来的,也就可以定量的理解信号频率与上升时间的关系。
作者: survive_man    时间: 2008-9-12 21:59
频率→上升时间
8 U( b1 J4 Z1 o3 W二者好象没有什么特殊联系吧
; b8 F  M/ g. t5 P1 K- {( R频率低的,它上升时间不一定就低
作者: jimliu    时间: 2008-9-13 09:16
同意! . V# e% U* D1 ]. ]( p
频率与上升(或下降)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频率与周期是倒数关系。
) [4 v. `4 `, r9 g上升(或下降)时间,一般是讯号在在变化时,在电平的10%~90%所需要的时间
作者: qsj687    时间: 2008-9-14 10:31
我觉得还应该考虑信号驱动的大小
作者: yun12    时间: 2008-9-23 17:30
高速信号相对于频率 信号上升时间 是需要我们更关心的的问题 是引起信号完整行文提的关键 布线长度最好小于1/6 上升时间
作者: 中国水仙    时间: 2008-11-21 23:58
布线长度最好小于1/6 上升时间? . r2 U; |6 Z2 f. ^
是信号延迟小于1/6 上升时间吧,长度和时间
作者: folishperson    时间: 2011-1-16 16:35
一般TD是T的十分之一. j) n7 h  W+ D" u4 I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11-2-23 12:25
如果才能知道上升时间是多少,或者你们是由什么来确定这个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的,
作者: bond126    时间: 2011-6-14 17:21
回复 navy1234 的帖子
" W' R' D( t0 Q4 n- w2 p
* M# w1 b: {/ c3 H2 n0 t& k& h8 k3 V根据《信号完整性分析》理论,通常信号的上升时间约为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的10%.
作者: qiangqssong    时间: 2011-6-14 18:00
8楼的正解,反正书上是这样说的!!!呵呵
作者: CaesarWong    时间: 2011-6-14 21:19
一般1/10
作者: liqianzan    时间: 2011-6-15 13:21
频率是频率,上升时间是上升时间;周期1ns上升时间0.1ns,上升时间占10%周期,同样的周期,上升时间可以不同,这个和芯片自身,以及走线会带来边沿退化各种情况各种有关。如果确认上升时间一直占周期10%,那高频就等于高速,不过两者之间一般没有这个比例的确定关系。
作者: wangxs_song    时间: 2011-6-17 19:52
请8楼的同学出来继续给大家讲解!顶!
; {) \( v+ m% L, F  H4 @& g' K9 N建议楼主把“傅利叶变换”学习一下!再来研究你的问题!
作者: hgzty    时间: 2011-6-20 17:41
回复 中国水仙 的帖子( N# B& W9 Q7 e* k, K: g, m( x
/ i2 O* m& f" @" k
没错的,因为布线长度和传输时间有一个对应关系的。1ns=1 inch
, ~% \: u2 o9 ~' S, g" X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