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RFID(射频识别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_are    时间: 2022-6-23 09:28
标题: RFID(射频识别技术)
本帖最后由 jack_are 于 2022-6-23 09:31 编辑
, s6 r  R  h$ h  C+ ]+ a2 d" d
  c# E) H  a: M- k0 H4 N1 W0 N射频识别(RFID)定义
% f6 U+ i5 B, Y, Q7 U$ P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7 Y  b, m5 ^& n/ r$ k# s! x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4 v% b, ?+ b' Z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8 y7 b, ~; p1 c$ e6 ]& d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 M* R  F% F- p% ?( H% T! r $ t4 s* p: _3 r5 E& T5 b* T& v6 y$ H
RFID组成
% D' e0 O8 w) y; |/ t# I4 P       应答器: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都是用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 a3 t0 N4 ~+ O6 s: C5 W0 }: m       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读写器。6 y' E% ]1 t6 B7 b( K
       应用软件系统 :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2 q3 N8 E7 [8 m- E4 D8 d$ @

  t% H( O* V; T' v) d, f; HRFID特点
& {; W3 b! p& p. [( t
       射频识别系统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有源式射频识别系统的速写能力也是重要的优点。可用于流程跟踪和维修跟踪等交互式业务。4 |1 z, j! R& p  r
       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导致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厂商的频率和协议标准,这种混乱和割据的状况已经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的增长。许多欧美组织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标准化必将刺激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幅度发展和广泛应用。5 i/ B' H( g$ T
适用性
1 V4 @" ?$ ^+ t0 D3 T       物流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个目的。如何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成为物流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要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所以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供应链中存货的管理。' l3 ~4 j* m: Z3 z+ K9 Q  b' t
       在运输管理方面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只需要在货物的外包装上的安装电子标签,在运输检查站或中转站设置阅读器,就可以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货主可以根据权限,访问在途可视化网页,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这对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9 n; |9 s0 h+ k; Y0 Q, c  e( Z# o性能特点
2 [- p7 P7 P% J3 E; v       1.快速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 y4 k6 _" o! g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A4 A8 [) Z* {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b. v) g# V5 b$ O/ F, Q+ U5 e9 e
  4.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1 a4 k3 M* x# L, x1 j4 F! q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 q! Z) r+ G2 A# c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 H1 X/ X- Q+ k- h- K  7.安全性。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 D% v' N6 |" Z' C: |  RFID因其所具备的远距离读取、高储存量等特性而备受瞩目。它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 f8 N' }+ N! O  f( b' ?- H9 c
0 s6 x) W& N* f& s) J! c- URFID的工作原理
8 F! ^) w6 |8 X; h4 C5 s- W$ z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 E6 U3 X# x- T& C4 }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9 W$ F! j2 C+ Z; Y" ?) p8 r8 R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及后向散射耦合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3 l3 G4 V! P0 E, |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6 y# R5 P' Z& j# I: u
6 t" ~3 E8 m# Z0 TRFID(射频识别技术)
4 K" {2 ]8 Y! r! ^( d4 e- M+ _$ t- U6 ?+ U

% K  Q# e5 {  ]- h" L

射频识别(RFID)技术.rar

19.89 M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威望 -5


作者: CRAZY_argentina    时间: 2022-6-23 10:52
详细啊。嘿嘿
作者: Dollche    时间: 2022-6-23 13:42
CRAZY_argentina 发表于 2022-6-23 10:52# p9 f% o/ T+ ^5 c7 w% Q
详细啊。嘿嘿
7 f: Q% z0 r7 _0 Y) X
怎么样?||ヽ(* ̄▽ ̄*)ノミ|Ю6 u  ~( X1 V0 u! Q& _4 L0 o8 w. `9 n2 }

作者: jack_are    时间: 2022-6-23 14:07
想学习一下,没有币了
作者: 瞪郜望源_21    时间: 2022-6-23 15:51
不错,专业和深度,学习下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