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封校不封爱
对这几届大学生来说,疫情确实改变了太多。尽管学生们可以靠自己整活来挨过这漫长的封校时光,但却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封校期间不光生活质量下降,基本的水电需求都得不到保障。
有的学校封校的同时还禁止外卖和快递入校,生生斩断学生们通过外卖、快递收获快乐和改善伙食的机会。
又或者校内超市趁机坐地起价,一袋酸奶15块,一个橘子4块钱,让本就惨淡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
有的学校甚至还对学生们吃饭洗澡的时间作出了规定,还有14天没有办法洗澡的“悲惨事件”发生。
还有的学校封了又没完全封,学生禁止出入,而教职工和校外人士却可以自由进出,这样的形式主义便不免令人质疑其合理性。
因为防疫封校有其必要性,假如是真封,学生们也不会过多抱怨。但问题是一旦封校了,基本服务的供应是不是能够跟上。
事实上,有的学校封校,不仅没有遭到学生反对,反而被夸上热搜。
比如复旦大学封校期间,学校方面就做好了各种物资的供应,学生们可谓是衣食无忧,还有人因为日子过得太舒坦而戏称自己正处于“复旦养猪场”。
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亦不甘落后,除了基本生活必需品外,连流量都给安排上了。
虽然疫情与封校使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面临着诸多限制,但人类的精神与情感却不会为其所限。
因为疫情,或许会产生怨言和不满,或许会少了很多该有的自由,但与其抱怨,却不如趁此机会静心进行自我沉淀。
“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在这段独一无二的疫时代,我们的青春并没有被偷走,而是正以另一种形式发光发亮,那些陪你一起疯一起沙雕的人,让青春变的不可复制。
最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