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t) n9 ^3 I0 i6 r! I 3 电迁移(EM)# x9 O9 z. e1 Y1 a4 [% Z4 |, B* J! j
8 t- J2 v2 n0 c6 k7 I# z
后道金属互连工艺的可靠性问题主要有 EM 和 SM 两种。SM 是由于金属材料与绝缘介质的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接触面产生较强机械应力,该应力会致使金属原子发生迁移从而在连线上产生裂纹或空洞,结果引起器件或电路性能退化甚至失效。 SM 是一种与环境温度变化相关的退化行为,而并非电流/电压加速退化所致,所以难以进行可靠性建模与仿真,因此在此只讨论 EM 问题。' P" v* O$ \# n9 D) ]7 T
+ @8 J6 [! {2 G0 h8 o" J
物理机理0 L8 H! `: Z: ]% S' [) O5 s( i; L7 h
$ i4 \. ^# N! q9 p& w: N X- B 后道工艺集成中主要的可靠性问题是金属的电迁移。在互连的系统中,金属线和通孔受到电流中电子的碰撞,产生能量交换,使晶格离子获得能量离开原来的位置,并在沿着电子运动方向漂移。由于金属结构中存在着缺陷或晶界交叉点,金属原子空位容易在这些地方聚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位容易成长为空洞,宏观上可以看见金属线条或通孔变得不连续,甚至断裂,造成电流的阻断。发生电迁移的地方电阻升高,在器件工作过程时造成局部过热,从而使器件失效。随着器件的等比例缩小,互连线的尺寸也相应减小,因此增加了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EM效应更为严重。; v+ u* i' g5 p& Y! a
. _+ u7 |# ^# a8 S2 w, g& p9 }% b 当传统的 Al/SiO2 逐步被 Cu/low k 材料所代替时,芯片性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然而 Cu/low k 的 EM/SM 寿命却下降,并且引发了新的可靠性失效机制:low k 材料具有很小的弹性模量和热机械约束。因此相比于 SiO2,铜原子在 low k 材料中的反向扩散(back-diffusion)能力更小,导致迁移的铜原子总量增加,使器件寿命下降。为改善铜互连中的 EM 问题,阻挡层起着重要的作用,S. Matsumoto 等人验证了选择合适的阻挡层厚度对防止 EM 有着显著的作用。2 X0 j' U; \2 c* E" c& @# g$ W
$ x. g8 |0 Z3 D作者: WWolla 时间: 2022-3-3 14:01
器件工作时如果局部过热,会导致器件失效。作者: 521li 时间: 2022-3-9 09:39
器件的老化,还有器件的实用环境有很大关系作者: 瞪郜望源_21 时间: 2022-3-9 12:19
Good information !!! this is professional precious datas !!!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