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大家一起学元器件知识(2) - 关于滤波电容、去耦电容、旁路电容的区别 [打印本页]

作者: jimmy    时间: 2008-4-9 21:40
标题: 大家一起学元器件知识(2) - 关于滤波电容、去耦电容、旁路电容的区别
本帖最后由 jimmy 于 2014-9-5 10:14 编辑
7 v0 A# Q$ V! C# \8 q0 d3 w5 @9 G5 w% M
1、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0 Q. v; b* b2 d5 ]: v

0 f! U, l$ a* ?& G! G2、去耦电容用在放大电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来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稳定工作。 . V! X  k5 a+ @8 ~; ^
3 S% e- Z1 q- C9 ~" e
3、旁路电容用在有电阻连接时,接在电阻两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1.
9 V% v+ H  a9 a( H1 l5 \; y
5 M  Q$ j, Y7 k. D( t# }9 w" r8 Z关于去耦电容蓄能作用的理解
1)
5 l9 p& ^6 j# n9 O
# \9 q" ^# j' k1 j6 I5 B% R去耦电容主要是去除高频如RF信号的干扰,干扰的进入方式是通过电磁辐射。& p  R' P3 y7 B
( U8 Y: r7 [4 u: ?6 Q
      而实际上,芯片附近的电容还有蓄能的作用,这是第二位的。
     你可以把总电源看作密云水库,我们大楼内的家家户户都需要供水,
' @$ G, ]8 _$ b1 s     这时候,水不是直接来自于水库,那样距离太远了,
0 D! S3 t: ]+ E     等水过来,我们已经渴的不行了。
# N9 R) c. R# y6 b     实际水是来自于大楼顶上的水塔,水塔其实是一个buffer的作用。
     如果微观来看,高频器件在工作的时候,其电流是不连续的,而且频率很高,5 K) i4 }- x- e, f
     而器件VCC到总电源有一段距离,即便距离不长,在频率很高的情况下,
* |' v; ]' L& N4 g4 P, t, W     阻抗Z=i*wL+R,线路的电感影响也会非常大,
5 f+ Y! ]1 D, p+ i) X7 ]- f     会导致器件在需要电流的时候,不能被及时供给。
& m, K; A# q2 r* W1 c4 K. S     而去耦电容可以弥补此不足。+ X* \' |$ G0 C$ |" V& h0 e& k7 p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路板在高频器件VCC管脚处放置小电容的原因之一
   (在vcc引脚上通常并联一个去藕电容,这样交流分量就从这个电容接地。)
2)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将沿着电源线传播。去耦电容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
     一 个局部的直流电源给有源器件,以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和将噪声引导到地
2.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的区别
     去耦:去除在器件切换时从高频器件进入到配电网络中的RF能量。去耦电容还可以为器件     供局部化的DC电压源,它在减少跨板浪涌电流方面特别有用。 9 q  ^9 p! m# ?/ S  h2 v
旁路:从元件或电缆中转移出不想要的共模RF能量。这主要是通过产生AC旁路消除无意的能量进入敏感的部分,另外还可以提供基带滤波功能(带宽受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源和地之间连接着去耦电容,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本集成电路的蓄能电容;二是滤除该器件产生的高频噪声,切断其通过供电回路进行传播的通路;三是防止电源携带的噪声对电路构成干扰。
     在电子电路中,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都是起到抗干扰的作用,电容所处的位置不同,称呼就不一样了。对于同一个电路来说,旁路(bypass)电容是把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作为滤除对象,把前级携带的高频杂波滤除,而去耦(decoupling)电容也称退耦电容,是把输出信号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
, E+ C5 P& h- m6 t4 n& b
http://www.ednchina.com/Upload/Blog//bd029901-91f6-41b3-870d-189520c981be.JPG
在一个大的电容上还并联一个小电容的原因 0 P9 _$ t6 d8 w: \6 e: }4 p5 E
      大电容由于容量大,所以体积一般也比较大,且通常使用多层卷绕的方式制作,这就导致了大电容 的分布电感比较大(也叫等效串联电感,英文简称ESL)。大家知道,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是很大的,所以,大电容的高频性能不好。而一些小容量电容则刚刚 相反,由于容量小,因此体积可以做得很小(缩短了引线,就减小了ESL,因为一段导线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感的),而且常使用平板电容的结构,这样小容量电 容就有很小ESL这样它就具有了很好的高频性能,但由于容量小的缘故,对低频信号的阻抗大。所以,如果我们为了让低频、高频信号都可以很好的通过,就采用 一个大电容再并上一个小电容的方式。常使用的小电容为 0.1uF的瓷片电容,当频率更高时,还可并联更小的电容,例如几pF,几百pF的。而在数字电路中,一般要给每个芯片的电源引脚上并联一个0.1uF的 电容到地(这个电容叫做退耦电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电源滤波电容,越靠近芯片越好),因为在这些地方的信号主要是高频信号,使用较小的电容滤波就可以了$ o* F" R- o- g8 t

作者: jjphero    时间: 2008-4-10 08:11
说的不错!谢谢!在多些实例就更好了
作者: gino    时间: 2008-4-10 11:07
我来顶哈
作者: db0085    时间: 2008-4-10 15:12
好贴!学习了!
作者: hotboyfore-tek    时间: 2008-4-10 21:22
好帖,呵呵.学到知识了,
作者: MENELIK    时间: 2008-4-20 17:19
好贴!学习了!
作者: springs    时间: 2008-4-21 09:24
清晰明了
作者: yaoyunxin    时间: 2008-4-21 09:25
谢谢楼主,挺有用
作者: stupidboy    时间: 2008-4-22 10:44
剖析的不错!!!
作者: leotron    时间: 2008-5-12 15:36
It's very useful for me ,thanks a lot.
作者: 康康    时间: 2008-5-12 20:44
终于明了了
作者: zl_20080407    时间: 2008-5-13 22:40
学习一下
作者: xieyunyan    时间: 2008-5-15 09:53
wo 我要从0开始
作者: mark0908    时间: 2008-5-23 11:56
一遍遍的看
3 V: h* |7 ~: d最終會有質的飛躍
3 ^# j# Y8 O9 F; w" m5 U* f我堅信
作者: mark0908    时间: 2008-5-27 09:52
粗入細出
2 v. s/ G9 O4 f; Y4 D: b言簡意賅
作者: gaojun39    时间: 2008-5-27 22:20
好啊
- G" d, W& p* C  U( z. b% Z有时候知道其但不知道其意啊
& X- y1 Z0 W% d7 v* V' P
作者: 無智    时间: 2008-5-28 09:28
标题: 学习了,谢谢楼主,留个记号
以前都是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
作者: geniereta    时间: 2008-6-4 10:45
很容易懂,谢谢!
作者: 极品宇少    时间: 2008-7-3 19:55
實用...- O" P  S' w7 U% x6 w. }
且介紹得淺顯易懂...謝謝分享,受教了!
作者: younjer    时间: 2008-7-4 14:27
以前都是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
作者: shenzhenrong    时间: 2008-7-7 16:05
标题: 非常好
说得通俗易懂,佩服!!希望多发这样的帖子。
作者: maorong1234    时间: 2008-7-15 18:56
不错
9 h3 B5 ~. A; c3 ^  G  c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作者: root    时间: 2008-7-15 20:12
好东西啊,通俗易懂啊: q7 r1 I& K1 R6 H/ q
希望多发点啊,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啊
作者: zywrl    时间: 2008-7-20 19:38
学过
作者: datou424    时间: 2008-7-24 13:52
介绍的非常全面详细,谢谢
作者: diyangguang    时间: 2008-8-10 23:22
thank you very much!i learn something
作者: frankyon    时间: 2008-8-19 12:48
标题: 很好
楼主对这个概念很清晰
作者: dbwang    时间: 2008-8-21 14:56
感谢
作者: 电子开发爱好    时间: 2008-9-25 14:07
很好的基础知识!
作者: youhan001    时间: 2008-9-28 10:14
很容易懂,谢谢!
作者: a1387535    时间: 2008-9-28 11:36
感谢LZ!
作者: bedbugs    时间: 2008-9-29 23:14
学习了,支持楼主
作者: mf3780    时间: 2008-10-10 09:27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zsb362123    时间: 2008-10-12 23:09
标题: 辛苦了
多多交流
作者: wenwen_0010    时间: 2008-10-23 11:41
万分感谢
作者: addzq    时间: 2008-11-17 20:04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不错,比较全了
作者: luospring    时间: 2008-11-20 10:57
谢谢了,不错,解释的很好,呵呵
作者: panda5311    时间: 2008-11-23 21:56
补充一个关于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探讨!都是牛人啊

一个关于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探讨!.rar

329.62 KB, 下载次数: 97, 下载积分: 威望 -5


作者: PaulLinlin    时间: 2008-11-24 13:58
说的很不错啊,受教了。
作者: zhangaihua    时间: 2009-6-1 20:54
学习了!
作者: appleliu    时间: 2009-6-4 12:56
谢谢楼主
作者: xiaokira    时间: 2009-6-9 21:54
一口气看了三遍。真是能联想到很多东西; n: g+ G  D1 z2 w$ O8 v! w1 V6 S
好贴!!!
作者: haip    时间: 2009-6-10 23:56
好贴,学习了
作者: linxiu    时间: 2009-7-6 23:19
不错啦
作者: JORDEN    时间: 2009-7-8 23:05
向楼主敬礼!
作者: 沫沫    时间: 2009-7-20 22:02
原来有消自激的作用
作者: luohao18    时间: 2009-7-20 22:29
不错,来顶!!!
作者: wenyu_qin    时间: 2009-7-23 20:36
明白不少东西,谢了!!!
作者: YUANHUI217    时间: 2009-7-29 01:11
好,太好了!!谢谢JIMMY
作者: zouqing    时间: 2010-1-13 14:37
xue xi le
作者: lht-tz    时间: 2010-3-22 16:34
果真不错
作者: lhb704888376    时间: 2010-3-24 12:36
受益匪浅
作者: cj92387    时间: 2010-3-26 11:36
好帖,呵呵.学到知识了,
作者: swuhang    时间: 2010-3-26 23:53
很有感触!!!!!
作者: ArgzyStorm    时间: 2010-4-5 22:28
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deng525343    时间: 2010-4-14 18:37
学习了!谢谢!!!
作者: lvlvhueilv    时间: 2010-4-24 16:45
说的好,讲的全面
作者: 不再犀利    时间: 2010-4-25 14:51
唯其  深入  所以 浅出
作者: lihx1    时间: 2010-5-17 11:13
好贴!
作者: smith432    时间: 2010-7-19 08:10
之前都不知道它的用途,现在终於了解了!
作者: luoyp    时间: 2010-8-19 17:24
讲得很到位了,多一些实例更好
作者: gwq168    时间: 2010-8-31 09:19
楼主的理论还是不错的,实践应该也是高人吧。呵呵,学习。
作者: luckyxin    时间: 2010-9-25 20:39
不错
作者: rain2008    时间: 2010-10-10 09:39
感谢楼主  好贴!!!
作者: PADS海阔天空    时间: 2010-10-12 23:43
Thank you
作者: 懒猫1987    时间: 2010-10-22 15:59
不错不错
作者: wuxichengxv    时间: 2010-10-22 17:03
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cmy254167    时间: 2010-10-22 21:29
谢谢楼主,挺有用
作者: sikixu    时间: 2010-10-25 23:55
回复 jimmy 的帖子+ |% o. X% r2 d# W5 r

/ H8 V' a# v# L6 ^" O9 u) x  K6 O" Z看不到你发的那种图,大师,现实的是 X  请重新再编辑一下了
, X9 w7 X: t, t( Z
作者: jiashaowei    时间: 2010-10-27 08:14
我来顶哈
作者: tao27064    时间: 2010-11-3 16:22
谢谢
作者: phoenixflysky    时间: 2010-11-21 23:33
说的不错!谢谢!在多些实例就更好了 $ e# @6 O, z8 ]. {" @/ y: W

作者: 落落    时间: 2010-11-22 11:27
学习了
作者: 蓝色心泪    时间: 2010-11-25 22:23
看不到图片哦?
作者: cdx16    时间: 2010-11-30 11:55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作者: rocky.lgz    时间: 2010-12-1 11:10
蛮不错。学习了!
作者: bilinzhuxiao    时间: 2010-12-20 23:11
谢谢了,学习了
作者: xiaosan_sin    时间: 2010-12-24 00:47
学习
作者: gaoshiqiang2011    时间: 2010-12-29 20:46
学习学习
作者: mzj128    时间: 2010-12-30 12:48
狠好
作者: xiaomujie    时间: 2011-2-10 13:06
学习了!
作者: kingllii    时间: 2011-3-2 15:53
不错,不错!!
作者: zhangjaykan    时间: 2011-3-31 13:45
不错,学习了7 J$ h' n+ O& X" O. T& Q: s3 n

作者: sandseas    时间: 2011-4-10 19:20
简洁易懂!
作者: jiaowei    时间: 2011-4-13 22:52
从概念上讲得很不错,但实际中呢,如旁路电容常用0.1uf,是怎么计算来的,还有在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容,也有称之为去耦电容,常用的也有0.1uf, 望楼主能告诉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小弟谢谢了
作者: zqzhu    时间: 2011-4-14 16:19
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gg_river    时间: 2011-5-18 22:32
不错哈7 e5 Z( c8 w. c" c; f, r2 m4 y' e

作者: liuyanfeng1818    时间: 2011-5-29 10:30
说的不错!
作者: rita111    时间: 2011-5-30 17:08
学习了
作者: csj168    时间: 2011-6-9 08:45
嗯!!!!很好
作者: crhappy    时间: 2011-6-9 12:27
谢谢!
作者: hy7758521    时间: 2011-6-21 16:08
顶楼主,没看前懵懵懂懂,看后豁然开朗,谢谢
作者: ricckma    时间: 2011-6-22 06:43
本帖最后由 ricckma 于 2011-6-22 06:46 编辑 4 Q" s# A' Q' I/ U  F  D2 f
! R( \, P0 f$ Z7 _& c) Y% ]; Q# B
同样一个电容 比如放在VCC引脚旁起到稳定几百K到几百兆频率间电压的作用3 T6 e7 \! C2 g) M: z8 D: \
你即可以说它把这个元件和其他元件及供电网络分开了 8 r- `6 I; ~6 ~9 T2 X- I
这就是所谓的decouple
/ o7 b+ ]* L0 }1 T, ~也可以说他为高频信号提供了另一条阻抗更低的途径  
( n3 M4 x. x$ Q电容里的能量为需要供电的元件提供了另一条快速获取\释放瞬时电流的途径(相对于供电网络而言)
* u. B% g: Y: @& s( @( y这就是所谓的bypass! J! w- d) ]7 a& x, V% K& p
你还可以说它把高频信号滤掉了 所谓filtering
) Y- l3 c' H0 L. j, L  l" B所以功能都是一样的 只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为他们命名罢了
8 x/ s$ i; h+ e! H9 r3 f: Z就像你把两个阶段的信号用电容串接时
9 A, @# y9 q5 `. c0 Q/ D! e7 }可以说你把DC信号分开了 所谓decoupling * U, x! U7 l$ E3 h' P
也可以说你把AC信号连接了 所谓coupling 8 e# b" P, J1 i7 l
有的人就把它叫 coupling/decoupling cap1 ?. g$ e: I% [% P& I- B
一般认为 bypass = decouple  # g) v* H7 }) I: ]3 T/ }! Q
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coupling_capacitor7 A+ d& C4 Z: W6 m8 P4 L  x9 a* D

) E1 C* J6 H- C+ G0 |( {9 B' K! V
; X! @/ z, u5 ~  I
作者: wangjing    时间: 2011-6-24 10:09
太棒了
作者: janey0615    时间: 2011-7-29 14:26
学习了,很受用。谢谢
作者: zlp2012    时间: 2011-7-31 10:29
领悟的不错,思路很清晰
作者: huangzj    时间: 2011-8-1 10:05
菜鸟看了受益匪浅啊,支持一下
作者: jrvrf    时间: 2011-8-19 16:21
学习学习
作者: lutianyi    时间: 2011-9-7 14:09
谢谢
作者: zhaoqi211    时间: 2011-9-7 22:02
绝对的好帖子!顶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