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转载!问高手!】信号跨区走线的另外一种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mengzhuhao    时间: 2007-10-9 20:28
标题: 【转载!问高手!】信号跨区走线的另外一种策略
信号跨区走线的另外一种策略3 I, t+ e8 P8 w2 z$ ?
当信号参考电源平面时,由于电源平面经常被分割,致使信号不得不跨区走线,这时,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在两个区域间用电容连接作为回流路径;这个暂不做讨论;$ @1 Z7 f4 C9 m( F1 a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另外一种方法;
' G4 ?8 O) B. i% C- a1 I假设叠层结构如下图所示:8 B6 _' {' q) z/ u* g: m" B
8 _# b- X: F  o1 w+ f" V- {! c
信号 Signal X 从源IC 脚 出来 走TOP  Layer(参考GND) 经VIA到内层(参考电源 POWER 平面);再由内层经VIA 到TOP Layer到目的IC 脚;
2 M' N6 R, j( T4 |/ t: L7 I% M由于POWER层 被分割,致使该信号Signal X 跨区走线;-----(这里参考平面由GND 换到电源POWER 产生的影响 暂时忽略;严格来说应该在 VIA 就近放置一电容连接该电源于地之间)$ e( i: ^" y. \+ Z0 e3 N- L1 I6 Y8 F
策略如下:
$ p4 b& h) k; v' _! |; P6 d% ~) R* A 因为TOP 参考GND; 经VIA到内层后,在该层增加一条行的GND线 做回流路径; 示意如图:
3 P6 P! k# p+ R( B( V 9 [# M( w0 @  C3 O3 M
讨论: 这个情况下,对于信号的完整性的影响 如何?# c* _* H8 O$ n* k3 b  C( S
个人认为,此方法可行,保持了参考平面的连续性,还可以避免由于跨接电容引起的噪声;可以满足信号的完整性要求,也省去了跨区的电容;
3 q: B, Y# h1 N  s- U* Y" g有个问题就是: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该信号的阻抗匹配有严格要求时, GND与信号的间距以及GND线宽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确定哪? 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作者: dingtianlidi    时间: 2007-10-9 20:46
高手这几天休假了,还没有上班.
作者: mengzhuhao    时间: 2007-10-9 21:35
原帖由 dingtianlidi 于 2007-10-9 20:46 发表
1 k! Z# B: t6 P! x* [' b高手这几天休假了,还没有上班.
共同学习进步吧
9 I3 ^& s) f. y9 g( t- K5 H" z6 b. P
[ 本帖最后由 mengzhuhao 于 2007-10-9 21:40 编辑 ]
作者: mengzhuhao    时间: 2007-10-9 21:38
原帖由 dingtianlidi 于 2007-10-9 20:46 发表 + k' a  V5 S- Z$ X+ y8 ^
高手这几天休假了,还没有上班.
坐堂高手都是那些啊
1 _/ O! P4 y! j9 y5 d. t! ]认识一下
# P1 ]: m2 @& U
- {4 q9 q9 u9 s0 [[ 本帖最后由 mengzhuhao 于 2007-10-9 21:40 编辑 ]
作者: wing    时间: 2007-10-10 09: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teven    时间: 2007-10-10 14:08
“此方法可行,保持了参考平面的连续性,还可以避免由于跨接电容引起的噪声;可以满足信号的完整性要求,也省去了跨区的电容;”
& \9 Y, v) Y7 h这种说法欠妥,采用跨接地线的办法只能作为临时应急处理的办法,只能改善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跨接地线可以解决信号回流路径的问题,但阻抗失配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条地线对阻抗控制没有多大帮助,阻抗失配对高速信号肯定会有些影响,但在低速情况下是个不错的应急办法。
作者: mengzhuhao    时间: 2007-10-10 14:23
原帖由 steven 于 2007-10-10 14:08 发表
$ R" v2 ]& i* E“此方法可行,保持了参考平面的连续性,还可以避免由于跨接电容引起的噪声;可以满足信号的完整性要求,也省去了跨区的电容;”
0 ?4 y/ t0 B' S; T4 a3 D/ p4 Z) M这种说法欠妥,采用跨接地线的办法只能作为临时应急处理的办法,只能改善问题,而不 ...
那么加电容就是很好的处理方法吗?有了电容如何实现匹配?这些电容在原理图中加的还是在实际走线过程中临时加的呢?
, I) V# A" Q3 U6 M怎看一些pcb里面也什么也不加,而且在分割的电源层上不断跨越?是因为信号频率不高就没什么关系了吗?
作者: steven    时间: 2007-10-10 14:57
“怎看一些pcb里面也什么也不加,而且在分割的电源层上不断跨越?是因为信号频率不高就没什么关系了吗?”
2 l' m% `6 S- m, s! v2 j答复:是的,低速情况下影响微乎其微。如果什么也不加,信号就会通过离分割线最近的那个接地过孔或接地PIN回流。一般来讲,加电容会比跨接地线更值得推荐。如果是32位或64位这样的总线跨分割区,不可能给它加几十根地线,加地线少了效果又不大,所以加电容会更容易。另外增加的地线也会和地平面形成环形地回路,这也是一个负面影响。电容一般推荐在原理图里加,PCB设计者只管做PCB设计,还是少动方案性的东西为好。一般加电容后高速情况就能满足需要了,如果还要追求完美的传输线阻抗匹配,那就把跨接在分割线上的那段走线加粗。
作者: mengzhuhao    时间: 2007-10-10 15:24
原帖由 steven 于 2007-10-10 14:57 发表
0 b0 T( j9 @( Y- A“怎看一些pcb里面也什么也不加,而且在分割的电源层上不断跨越?是因为信号频率不高就没什么关系了吗?”: k# |5 ~6 q4 c
答复:是的,低速情况下影响微乎其微。如果什么也不加,信号就会通过离分割线最近的那个接地过孔或接地PIN ...
受益匪浅啊!
作者: superlish    时间: 2007-10-11 08:37
学习学习
作者: wing    时间: 2007-10-11 13: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llen    时间: 2007-10-15 12:31
原帖由 steven 于 2007-10-10 14:57 发表 6 `0 w* V  Y2 e* _# G7 n4 g' o% \
“怎看一些pcb里面也什么也不加,而且在分割的电源层上不断跨越?是因为信号频率不高就没什么关系了吗?”7 o& [9 H1 `* v4 O2 k+ a4 V! ?
答复:是的,低速情况下影响微乎其微。如果什么也不加,信号就会通过离分割线最近的那个接地过孔或接地PIN ...

) O7 T% @  {+ }0 r' `" j还是老王牛啊!
作者: superlish    时间: 2007-10-15 17:07
原帖由 allen 于 2007-10-15 12:31 发表
: ]2 B* m( m3 U& n! Q; t, _/ p
, m1 @9 h, N: h. F7 b还是老王牛啊!
* p7 U$ C" k, [: i* R7 T& N

3 W$ v& A) _9 v% ^) o2 ?! ^& [2 V1 J1 R4 ]1 o4 \, O
孺子牛 !  说笑
作者: 思念    时间: 2007-10-19 19:38
不好意思,我是新手,不太明白跨接电容是什么意思?怎么垮接法?可否详细讲解一二?小弟在这谢谢各位大虾了
作者: Allen    时间: 2007-10-20 22:25
原帖由 思念 于 2007-10-19 19:38 发表 . y; Q: J" i. G2 y" F: x; _
不好意思,我是新手,不太明白跨接电容是什么意思?怎么垮接法?可否详细讲解一二?小弟在这谢谢各位大虾了

! P4 z5 b  t/ w; l- D跨接电容为信号提供了一条回流通道,见下图:( M  T3 k7 O! p  u# }* \$ a1 h

作者: zqy610710    时间: 2007-10-21 18: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ygneu    时间: 2007-10-24 13:10
那如果是跨接模拟地和数字地且已经一点连接时,这两个地还要加电容吗?
作者: Allen    时间: 2007-10-24 13:13
原帖由 hygneu 于 2007-10-24 13:10 发表 6 M8 P2 M& B9 S. d5 p! c
那如果是跨接模拟地和数字地且已经一点连接时,这两个地还要加电容吗?

5 {0 E2 X/ U0 b. Q- m# f不需要了,如果需要跨过这两个平面走信号线,那要注意离这个一点连接的地方近一些。
作者: rjc    时间: 2008-2-17 20:04
好东西 ~~谢谢分享~
作者: xiaoxiaoya    时间: 2018-10-25 16:23
学习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