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陶瓷电容失效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TheWorld 时间: 2019-11-29 15:39
标题: 陶瓷电容失效分析
多层片状陶介电容器由陶瓷介质、端电极、金属电极三种材料构成,失效形式为金属电极和陶介之间层错,电气表现为受外力(如轻轻弯曲板子或用烙铁头碰一下)和温度冲击(如烙铁焊接)时电容时好时坏。
5 j1 r4 x v: H1 c6 H u0 v9 _1 h! K$ o; O
多层片状陶介电容器具体不良可分为:
6 i2 S) M3 u% Y: {, W1、热击失效
# f. j8 W# \/ P! Q' C- ~9 U2 ^2、扭曲破裂失效4 f6 {" K" g6 O- s! j
3、原材失效三个大类
# Q* @' `, D! L% N+ ?: V) _% k3 n) V9 C4 _$ d
(1)热击失效模式:, ]! m. Z$ h7 k( @& x `
w) p& r- x S! w! S+ c% ^: d
热击失效的原理是:在制造多层陶瓷电容时,使用各种兼容材料会导致内部出现张力的不同热膨胀系数及导热率。当温度转变率过大时就容易出现因热击而破裂的现象,这种破裂往往从结构最弱及机械结构最集中时发生,一般是在接近外露端接和中央陶瓷端接的界面处、产生最大机械张力的地方(一般在晶体最坚硬的四角),而热击则可能造成多种现象:
' q( T' ]/ y: Z. N# L. d' z. `* R% @! p3 p ?* G
' N. Z2 `' V- H9 m
+ G5 z( |* w) v- Q6 f5 |& D第一种是显而易见的形如指甲狀或U-形的裂縫
9 d3 W% f( d2 @! Z5 I4 Q! t+ e
2 J4 ?5 \3 T* I第二种是隐藏在内的微小裂缝7 ~1 F6 u$ {! U7 K- B& q& A6 L
+ R5 K2 Q6 d, m$ ?1 ?0 n
第二种裂缝也会由裸露在外的中央部份,或陶瓷/端接界面的下部开始,并随温度的转变,或于组装进行时,顺着扭曲而蔓延开来(见图4)。
( L9 @# J: Z% u2 C
/ V$ \. S b `: t/ g/ W
% c: E& L+ i* I/ O1 h第一种形如指甲狀或U-形的裂縫和第二种隐藏在内的微小裂缝,两者的区别只是后者所受的张力较小,而引致的裂缝也较轻微。第一种引起的破裂明显,一般可以在金相中测出,第二种只有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金相才可测。
' G! ~7 S3 ~: d# J% v _/ v# r) }% j. M4 e! Z5 X
0 [( w. Z/ T. \9 N
" u6 R* D( } A(2)扭曲破裂失效" v# i) \4 H f3 z# ~
此种不良的可能性很多:按大类及表现可以分为两种:
6 A2 I+ `& h: z* j, u% E
1 I w: v c/ e }+ Y; P& D第一种情况、SMT阶段导致的破裂失效
. Z2 ~5 ~) l' K' ^$ J* Z
0 I- O/ M2 c) U8 y' p当进行零件的取放尤其是SMT阶段零件取放时,取放的定中爪因为磨损、对位不准确,倾斜等造成的。由定中爪集中起来的压力,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或切断率,继而形成破裂点。5 \" f5 f M+ e9 }8 r
这些破裂现象一般为可见的表面裂缝,或2至3个电极间的内部破裂;表面破裂一般会沿着最强的压力线及陶瓷位移的方向。& c8 e: w2 W2 V/ e# Y2 \* G+ |
0 z) f) C9 \4 O t真空检拾头导致的损坏或破裂﹐一般会在芯片的表面形成一个圆形或半月形的压痕面积﹐并带有不圆滑的边缘。此外﹐这个半月形或圆形的裂缝直经也和吸头相吻合。
4 k# S! B5 \* }* m另一个由吸头所造成的损环﹐因拉力而造成的破裂﹐裂缝会由组件中央的一边伸展到另一边﹐这些裂缝可能会蔓延至组件的另一面﹐并且其粗糙的裂痕可能会令电容器的底部破损。
5 T* ]7 M9 F* A' y7 a8 e/ |9 l: H/ {# ^2 r$ v
8 v( y1 r6 D$ x4 U! O# C; y& c2 a2 G1 w D2 w3 F
第二种、SMT之后生产阶段导致的破裂失效
) G- z. |9 t+ \. I- M; x9 M6 w7 ]# Y1 G( h! |5 C
9 B1 c' [: ~2 E- s: v' u# j- t% \
电路板切割﹑测试﹑背面组件和连接器安装﹑及最后组装时,若焊锡组件受到扭曲或在焊锡过程后把电路板拉直,都有可能造成‘扭曲破裂’这类的损坏。
& ?9 F5 Y6 {# w; n8 {! A; w% u Y5 L. l1 E) o3 h- D, h3 ?
; X; x1 _; g4 a4 Q" I! i在机械力作用下板材弯曲变形时,陶瓷的活动范围受端位及焊点限制,破裂就会在陶瓷的端接界面处形成,这种破裂会从形成的位置开始,从45°角向端接蔓延开来。3 i. u& Z k7 K# n: W5 R
( t; K: W6 k6 M4 S. A, d7 {! R: V% d- C1 X
(3)原材失效
/ G- t' u8 d: L2 l3 c多层陶瓷电容器通常具有2大类类足以损害产品可靠性的基本可见内部缺陷:* y4 e- ^" D s7 c* U
8 G! Q9 |( w) a2 I; J) W! M: `7 T4 b9 y2 H2 s! K
电极间失效及结合线破裂燃烧破裂。! B0 F" g9 ~; |
这些缺陷都会造成电流过量,因而损害到组件的可靠性,详细说明如下:1 D; ~/ H2 m# K1 U0 u- X* o" ?
1、电极间失效及结合线破裂主要由陶瓷的高空隙,或电介质层与相对电极间存在的空隙引起,使电极间是电介质层裂开,成为潜伏性的漏电危机;' j' x* n$ z6 g
2、燃烧破裂的特性与电极垂直,且一般源自电极边缘或终端。假如显示出破裂是垂直的话,则它们应是由燃烧所引起;# [$ r+ d5 n1 O2 [
& S5 p, p x( j6 o1 P
备注:原材失效类中第一种失效因平行电容内部层结构分离程度不易测出,第三种垂直结构金相则能保证测出
/ O1 N2 d! _, D6 |( N# O& E) t/ }4 j( M2 K! j8 _. W
, M6 q# g7 ?" |. j: |( z6 `
结论:5 p$ A& p% [# k- U/ D, ]5 w1 f, J
由热击所造成的破裂会由表面蔓延至组件内部,而过大的机械性张力所引起的损害,则可由组件表面或内部形成,这些破损均会以近乎45°角的方向蔓延,至于原材失效,则会带来与内部电极垂直或平行的破裂。1 G. r1 v5 [& f6 L4 F8 \
另外:热击破裂一般由一个端接蔓延至另一个端接﹐由取放机造成的破裂﹐则在端接下面出现多个破裂点﹐而因电路板扭曲而造成的损坏﹐通常则只有一个破裂点。
8 C. F. t: z' F" H$ A
作者: weqsss 时间: 2019-11-29 15:49
很少见的陶瓷电容资料,不错
|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