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大家帮忙分析一下这个复位电路 [打印本页]

作者: yezi2893802    时间: 2009-8-19 17:56
标题: 大家帮忙分析一下这个复位电路
这个复位电路我个人认识是RC复位电路,具体的R是R2,C是C3,可是不太明白接的那两个三极管的作用,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作者: Juger    时间: 2009-8-20 08:10
复位时间是由R1和C1、C2(这里C2也很有可能是滤波用的)决定的,1 K, D( [4 \; l* H3 `; x! K2 U
两个三极管是做了两次电平翻转,目的是将C1、C2上的逐渐变化的电压变成类似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
作者: yezi2893802    时间: 2009-8-20 09:07
在上电的瞬间,电流通过R1给C1\C2充电,第一个三极管的基极是被拉低的,不能导通,这两个三极管不能作用;此时3.3V通过电阻R2给C3充电,实现对RST的拉低。觉得不是2楼说的R1和电容C1来复位,这两个再充电的瞬间是不能把RST管教拉低的
作者: Juger    时间: 2009-8-20 09:55
在上电的瞬间,电流通过R1给C1\C2充电,第一个三极管的基极是被拉低的,不能导通,这两个三极管不能作用;此时3.3V通过电阻R2给C3充电,实现对RST的拉低。觉得不是2楼说的R1和电容C1来复位,这两个再充电的瞬间是不能 ...
! |) {( R( Y/ G7 O* qyezi2893802 发表于 2009-8-20 09:07

7 u: q' ?& ^' ^2 f在上电的瞬间,电流通过R1给C1\C2充电,第一个三极管的基极是被拉低的,不能导通。" Z4 N- n1 I& K9 }$ s
这是对的,这时候第由于第一个三极管不导通,第二个三极管基极电位被R3拉高,因此第二个三极管导通,C3被短路,RST为低电平复位信号。
, V/ Q5 T' r" S# G* Z9 X直到R1给C1\C2充电电压超过0.7V第一个三极管导通第二个三极管截止,才会通过R2给C3充电。
6 a( q2 k# G! c5 t设计中R2的电阻应该是限流保护用的,组织较小,C3是滤波用的容值也很小
0 O5 @5 N; Z0 P我感觉这个电路还有一些缺陷,第一个三极管发射基应该有一个抬高电压的电阻或者二极管之类
作者: Juger    时间: 2009-8-20 10:08
再补充一下,按照yezi2893802 的说法设置元器件参数电路也可以实现,只是有三个地方有些解释不通3 }; D( ^/ a$ v- q! E1 f
1、C1为什么要采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一般容值较大,适合做稳压和长时间延时* Q+ P1 s$ D/ p7 p
2、如果电路中两个三极管不其作用而是靠R2、C3的话这个电路中许多设计都没有必要存在了6 V& F9 V, T; {5 a$ t+ Y
3、通过R2、C3充电的电压变化是按照指数关系逐渐变化的,虽然也可以做复位信号但是效果不理想
作者: yangcanhui07    时间: 2009-8-20 11:05
1.R1和C1,C2组成的阻容复位,两个三极管的意图是将RC指数波形整形成方波
. `& P, ^9 J% T2.C1C2接在三极管的基极的做法有问题.没有考虑到Vbe被钳位在0.7V了,所以这个复位时间是无法控制的.如果想把复位时间做长点,只能再加个大的电解电容.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在复位电容与基极之间串入一个电阻,这样复位电容上的电压就不受Vbe的限制了,复位时间也可以根据RC成指数变化,复位时间很容易调整,而且可以去掉那个大的电解电容
作者: hanscody    时间: 2009-8-24 10:58
感谢楼上Juger 的解释,本人比较同意这个分析!
作者: wd81111    时间: 2009-8-25 14:06
C1一般取4.7U左右,复位时间100~200ms,差不多可以满足芯片复位的要求了。需要更长时间,可以将C1增大到10U左右,复位时间一般>300ms。。
作者: oksmn    时间: 2009-8-25 14:20
谢谢各位大侠分析,学习了!
作者: whipple    时间: 2009-8-27 10:03
谢谢各位的分析  学习了
作者: bingo23265    时间: 2009-8-27 16:09
1楼正解
作者: tomy    时间: 2009-9-2 16:45
谢谢各位的分析,学习了
作者: near0312    时间: 2009-9-7 12:31
本帖最后由 near0312 于 2009-9-10 17:33 编辑 ) s  O  u) A  r/ K9 w

9 T, ^7 Z3 I9 G两个管子其实质是一个buffer,主要有两个作用:1、缓冲。2、电平转换。7 m7 t  {/ L2 I7 b8 ^4 x
C3的作用是EMC和ESD考虑。0.1u或1u即可
4 `4 L: N3 q) ?% ]  s- b/ yR1主要是上拉第一个管子基集,为其提供工作电流。+ e7 ~3 z0 Z( z. R! i2 w$ M
C1、C2两个作用:充电延时和ESD保护,C1不需要电解电容,具体参数由复位时序决定,一般选用uf级别的陶瓷电容。C2可选择0.1uf的陶瓷电容,靠近第一个管子的Pin脚摆放。3 Z, H3 V" B# c4 r/ ]
此处,我认为最好能在C1前面串接一个K数量级的电容,用于隔离,因为第一个管子打开后,基集对发射极电压很低(不同材质管子电压不同),如果没有电阻隔离的话,会将复位信号源拉低。可能会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B3 \, T! ^* i* i5 D/ q* Z. W
加了串接电容后,延时时间可以用RC(R为串接电阻,C为C1)计算。
作者: trp2008    时间: 2009-9-10 12:45
真是精辟啊,感受了,谢谢
作者: fxxxysh    时间: 2009-9-27 14:07
复位时间应该是由R1和C1来决定。
作者: John-L    时间: 2009-10-10 15:33
学习。。
作者: saibei007    时间: 2009-10-10 15:47
一个复位电路里都含有这么多的学问!学习了!
作者: zjc8858    时间: 2009-10-11 09:48
上电时第一个三极管截止,R3给第二个三极管B极供电,第二个三极管导通,将R2拉致底电位,驱动电路RST复位。C1通过充电慢慢升高,R1的电位加到第一个三极管上使第一个三极管导通,拉垮第二个三极管的B极电位,使第二个三极管截止。C极是高电位。
$ ]8 [. B7 x+ Y+ y0 P! Z9 O" `( X- y9 c8 `, x8 A  a: S# v

2 \+ G8 c  s1 T6 H( O( b5 R" T* d$ Z8 x% I2 B- A5 R% w
乱说的 。。。。
作者: stour    时间: 2009-10-11 15:17
同意二楼
作者: panadol    时间: 2009-10-26 19:34
C1,C2是有染时的作用吧!
作者: geniereta    时间: 2009-10-27 17:48
大家分析的不错。
作者: happybai    时间: 2009-11-11 23:29
我觉得此电路 不适合用在低功耗设计中
作者: zhang2022    时间: 2009-11-24 15:50
我晕 什么样的答案都有啊!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