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论坛网

标题: 整个电路板敷地铜皮设置间距应该多少合适呢? [打印本页]

作者: 松哥无敌    时间: 2018-10-30 09:43
标题: 整个电路板敷地铜皮设置间距应该多少合适呢?
整个电路板一般敷地铜皮设置间距应该多少合适呢?有木有什么大厂的指导书之类的?或者理论指导类的书籍可以学习参考?求教。。。。
3 F( v2 d* \3 j. S
作者: 松哥无敌    时间: 2018-10-30 09:46
我顶我顶。。。。
作者: czxjuren    时间: 2018-10-30 11:12
一般20mil或30mil
作者: 羽族    时间: 2018-10-30 13:42
得看电路板密度吧,一般我是15mil
作者: lukeluck    时间: 2018-10-30 17:41
Altium designer官方给的建议是>=0.03mm 或12mil。  ^5 z: A& v  \( n; {
# v- |- B8 T1 I. N' h* w2 q( b. \

0 c; p  {4 ?3 f1 ?
% I6 w/ w/ F; t8 E, L
带电铜皮与PCB板边的间距最好不小于0.3mm。如上图所示,在Design-Rules-Board outline页面来设置该项间距规则。
如果是大面积铺铜,通常也是与板边需要有内缩距离,一般设为20mil。在PCB设计以及制造行业,一般情况下,出于电路板成品机械考虑,或者避免铜皮裸露在板边可能引起的卷边或电气短路等情况发生,工程师经常会将大面积铺铜块相对于板边内缩20mil,而不是一直将铜皮铺到板边沿。这种铜皮内缩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板边绘制keepout层,然后设置铺铜与keepout的距离。此处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为铺铜对象设置不同的安全距离,比如整板安全间距设置为10mil,而将铺铜设置为20mil。即可达到板边内缩20mil的效果。同时也去除了器件内可能出现的死铜。如下图所示。
7 O! N$ D) Z; r

) `1 o$ G+ B4 _. W" `
& t" i& e, J; t6 n5 n/ G  \* D. E# ?( t8 q: j) N/ c

2 {9 \  c9 A1 p- Q1 {0 n
作者: 张湘岳    时间: 2018-10-30 20:37
得看密度,实在太密就不要铺铜了。12用得不少,绝大部分是15,安全行驶多年没翻过车
作者: 张湘岳    时间: 2018-10-30 20:43
lukeluck 发表于 2018-10-30 17:41
& v" E, k# c" D3 |1 R8 I2 FAltium designer官方给的建议是>=0.03mm 或12mil。

& r9 D% b$ ?" r2 Q, K) W% O5 N/ p$ Z; u; i9 _5 N0 x5 j

9 n9 a, r  I& p4 A- n( }7 `0 x+ S! |
$ T7 U' O9 a! b# F6 O
* Q  [9 Z0 n; V# Y它这个孔壁到孔壁我认为太小了,可能会导致微短或者CAF问题。, X5 s" Q4 k' O- B

( S! l) Y6 K; [+ G% s$ P特别是使用含胶比较少的7628有可能出问题。1 a' i* u3 D6 H, d& x9 e

/ \# d% y% x! I. I$ V* l6 G通常我们会≥12mil。4 L6 t$ q& d+ c& r3 r8 ]

- S1 G' m* `1 s* k% y/ \- V
# g7 [& R* M  b( Z# P. r& ~
/ }( ]2 b6 N# m6 @# ]
作者: 松哥无敌    时间: 2018-10-31 09:35
lukeluck 发表于 2018-10-30 17:41* A. u& b$ q2 j! }4 y
Altium designer官方给的建议是>=0.03mm 或12mil。

7 r7 G* u& h0 B# f0 K$ I谢谢分享
1 O% Z$ Q/ d7 A4 N2 b
作者: 松哥无敌    时间: 2018-10-31 09:36
张湘岳 发表于 2018-10-30 20:373 ^7 {0 N! g0 [/ H" f1 M/ ^
得看密度,实在太密就不要铺铜了。12用得不少,绝大部分是15,安全行驶多年没翻过车

6 R) k  w! w8 X老司机稳' @2 _2 Q) a0 O5 \* C% L8 |

作者: clp783    时间: 2018-10-31 10:52
都是老司机。
作者: wcf88123310    时间: 2018-11-2 10:46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08:29
来来来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08:29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10:08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10:08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10:30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10:31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20:34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20:34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20:44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3 20:44

作者: 五个国王    时间: 2018-11-6 08:25
谢谢,确实不错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6 08:31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6 08:31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6 13:03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6 13:04
:time:
作者: gs850997871    时间: 2018-11-6 17:11
这个问题之前还真是没怎么在意过   学习一下  
作者: roykid_l    时间: 2018-11-7 13:43
学习一下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8 08:37
来看看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8 08:38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8 13:02

作者: 年轻的橡树    时间: 2018-11-8 13:02

作者: dengzihuan    时间: 2018-11-12 02:10

9 C& A% V4 K3 C我顶我顶。。。。
作者: chenting0000    时间: 2018-11-12 10:18
张湘岳 发表于 2018-10-30 20:43
/ J7 e* `. i2 h6 J( M它这个孔壁到孔壁我认为太小了,可能会导致微短或者CAF问题。
. P& P/ y/ `2 E2 ^# g
. k# w) y9 @3 s+ L( e! o- k特别是使用含胶比较少的7628有 ...
# u: V# w3 u( `3 X( r9 T% W
孔边到孔边0.2没有问题,只要不破孔就行,但是楼主能不能说说7628为什么不行呢~~~$ ]) v1 I: {( ~! m7 D
因为我们以前多层板用7628是没有问题的,谢谢
$ O- H# k# k7 \1 U5 Z( y; \" T
作者: chenting0000    时间: 2018-11-12 10:22
根据我从事FPC和PCB经验来说,PCB最好是6-8MIL(到外形24MIL),FPC3--4MIL(到外形8MIL)4 u; N0 \" _: |0 F7 x

作者: 张湘岳    时间: 2018-11-12 19:03
chenting0000 发表于 2018-11-12 10:18
9 ~7 ~5 V' v2 p9 \6 m& q+ P孔边到孔边0.2没有问题,只要不破孔就行,但是楼主能不能说说7628为什么不行呢~~~
6 Y& ?0 ]( Y' |8 d7 O# f0 T# a* ~因为我们以前多层板用 ...
5 q5 H, \$ m. X! t* N4 `- y
这个图是孔壁到孔壁,不是焊环边到焊环边。如果板厂钻孔粗糙的话0.2很危险了。
& @8 r" i4 a8 j1 m1 H! M# v$ a
. d7 k1 m; Z( V至于7628,我没有表述清楚,应该是避免多张7628。( w5 ^+ m, B) |* d" O
6 V% S6 v9 s) W8 F( u; z
把PP比作纱布的话,7628含胶量比较少,是缝隙越大的纱布,钻孔可能会破坏PP的结构,即把做成纱布的线带出来。
; i3 N/ Y8 S2 ]: T/ x! e
/ h7 w4 s; c9 i8 o+ H+ N! m越粗糙线就越容易被带出来,如果两个相邻过孔都恰好被带出线来,就有可能短路。板厂应该叫晕圈,看过孔的截面图就知道了。
" o! n) b7 M# I* F( L
作者: lavidayao    时间: 2018-11-13 09:18
我们公司是每块板子内缩30mil为布线区,地铜皮与其电源铜皮间距>=20mil(0.5mm)。
作者: anguchou    时间: 2019-7-27 17:23

作者: 布衣    时间: 2020-3-4 12:03
老司机多,学习了。
作者: 布衣    时间: 2020-3-6 16:35
小弟学习了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论坛网 (https://bbs.eda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