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几步学会利用IAR Timeline工具测试delay函数执行时间
' B$ @, l4 U/ ]' ]
; y; T; q, M. D* k5 c 对于我们程序猿这一类人来说,delay函数貌似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当然,随着我们编程经验的逐渐提高,像这种纯软件方式的延时函数是不提倡使用的,毕竟它一直霸占着CPU总线,不过在我们初入门的时候delay函数还是随处可见的,神马各种学习板开发板的demo例程里,模拟IIC,SPI等总线、时序驱动某些外设等等,delay函数成为了我们初入嵌入式软件编程大门所见到的第一类延时函数了(起码对我而言是这样的,所以觉着特亲切),但是想如果精确地知道delay的时间就是个麻烦事了。当然其中方法有很多,今儿我就说一招,不过限于用Jlink在IAR环境下的调试,MCU仍然以Kinetis为例了。# c/ Q! C1 {% ~
Timeline,可能有些人会觉着有些陌生,其实它是IAR自带的调试组件之一,可以帮助开发者在调试程序的时候跟踪内部程序调用情况,这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等下面上图之后就会一目了然了,那还等什么,上“硬菜”吧,也让我们看看到底分几步,呵呵:* |( D1 w6 \( Q, J$ Y8 B
* ~2 Z3 D" a* X- f8 P8 C
这里只是当做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了,可能绝大多数人用不到了,不过这里是给大家打开了一个思路,timeline的功能很多,更多好用好玩的功能就留给大家去开发了。其实现在随着搞嵌入式的年头增加,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调试手段在我们开发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真的在以前或者说还是个新手的时候觉着调试是个麻烦而又没有多大作用的过程,但是到现在发现如果利用好调试工具的话绝对会让我们的开发事半功倍的,况且现在的片子内部自带的调试模块功能越来越强大,外部的调试工具功能也是越来越全面,这些都是附加值(通俗点说,那就是咱花钱买过来的),我们岂能浪费了,不用白不用,白用谁不用嘛,嘿嘿~
7 x% f! O l9 p) T5 ]8 J/ R | + }- S* C/ i: T- q0 ~
) k% s7 }* r; N
' F; C. j4 f0 [
1 W% L( B- C6 v( ~# Z
$ ]* n8 W% J"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