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D/ n; g% X/ ]% z 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熟成长无疑是有帮助的。我觉得思考的能力和阅读的深度是有关系的。为此,要深度阅读。 要能深度阅读,就要能静下心来。要能静下心来,就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强制自己做一些本来不想做的事情,譬如某一段时间内将手机关掉专心阅读一本书,或者拿起一本书到咖啡厅,带上一纸笔,但不带手机,专注阅读一个下午。手机是现代人丧失专注力的罪魁祸首。我自己有时侯也被它给搞得不能专注。工作效率低下和手机的关系也很大。手机造成的时间分割成了一种普遍的现代病了。: y# o1 U, G& M
# [1 M" @+ ~5 s. ?# c9 j* E
…… 7 c$ b6 z$ S; w' y; G$ } 在过去两周里,鼎阳硬件智库分享的精彩内容的标题和按语如下:+ |- a+ X2 H' z6 L) E 1,7月6日,鼎阳硬件智库微信群讨论会︱高速串行信号 】HDMI的接口匹配问题!2 h9 }+ U" Q |/ n% f! b. q, M2 b4 R
按语:福州大学的刘老师提出了一类典型难题。参与讨论的各路大侠提出了各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的任何一条都确实有可能导致HDMI接口的不匹配。这样一想,我就觉得做好一个产品真是不容易啊。做出工程样机也许只要一年时间,做好产品可能要两年。往往一个问题的解决,考验工程师的不完全是研发创新能力,而是工程实践中的细心和敏锐,更要看系统的力量! . O; G$ X' ^0 y, {2 M! W 2,7月8日,【鼎阳硬件智库荐文︱测试测量 】 关于抖动(上) ! F v3 D; i! k 按语: 曾经我的一个老板,人称外号Mr Jitter。我刚入道时,他一讲起抖动我就觉得在听天书,但就是觉得他牛啊。记得我第一次亲自给HW公司举办培训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要讲抖动,但那时候我所在的公司全国只有一个技术支持,约了几次都无法约到他,只好亲自上阵。开始心里总以为HW公司的工程师都很牛,抖动很难,但那次培训后我就敢给任何公司做培训了。那是2006年。那之后我常强调人生需要拓展训练性的“关键时刻”。过了那一刻,发现就是那么回事。 0 U P5 Z" @" I9 d5 E0 N! s 直到2012年我才写出这篇关于抖动(上),成为绝响,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写出关于抖动(下)。这期间有人问,你那抖动的下篇什么时候发表啊。遇到这样的问题,除了感动就是感动。你会发现有心的人总是有的。+ Q: ?$ ?! t" k6 ^2 B' e% m
到了2013年,我见到海归回来的一位Doctor,某高速实验室头头,评估高速示波器的Rj测量之准确性,我才发现谈抖动的工程师更多在扯淡——连这样天天研究高速信号测试测量的家伙都在扯淡。于是我常常在想,在当今中国真的有硬件工程师关心抖动到底是什么吗?这答案可能是1000个人,也可能是10000个人,但是很小众。抖动的算法研究在全球也就那几家仪器公司的几个Doctor加上高速芯片公司的几个Doctor在搞。那境界是玩数学。4 Y! W) {2 N/ B5 M" x* h
2012年我写出了这篇“浅浅的”关于抖动(上)之后,为了能写出关于抖动(下),我就开始翻译一些比较艰深的关于抖动、串扰的英文文章。但最终还是没有写出关于抖动(下)。主要是无法写得通俗易懂,如果写,也只能将翻译过的英文文章汇编一下。总离不开数学,而我对数学又无法具有独立推演的能力,只好作罢。还是这篇关于抖动(上)只揭示出抖动的本质比较好。2 _+ M: \0 \% P3 ? 3,7月14日,【鼎阳硬件智库原创 |高速串行总线】PCI-Express Gen1 jitter测试问题分析以及解决方案 : E5 q- ?; c3 } q. v2 K# j9 {在柯文大师的文章《高速总线测试验证技术》中,他提到了测试着色问题。这是个新概念一般的名词。 其实就是探头的负载效应,是高速测量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修国兄这篇文章正是这种测试着色问题引起的jitter测试结果Fail的问题。最终验证办法是很“粗暴”的:撬掉BGA封装的芯片,在芯片管脚位置焊接50 Ohm端接电阻。0 W/ w' u8 t# Z/ D4 _& }
r- }- o: k! {( O* u 我刚给修国兄电话,和他讨论这50 Ohm电阻是怎么焊的。此外,我想为Stub找个合适的中文翻译。修国兄的解释是,这个Stub字面翻译是“桩”。对于做仿真的人士,是个常见名词,但不太好找到合适的专业词语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如果不在最终端测试信号,测试点到最终端之间的PCB走线长度就是一段Stub,一段“桩”。 5 y8 i- p3 Y& c9 W ) s, v+ t4 B. B. a 高速信号的一致性测试在有些时候是一种为测试而测试的Step by step操作。一个SI工程师如果不具备修国兄这种遇到问题深入分析的能力,停留在为测试而测试的过程,最终将成为一个没有价值感的“测试工”而不是一个优秀的SI工程师。柯文大师一直强调将测试融入到设计和硬件调试的全过程是一个很好培养优秀的SI工程师的思路。& M# p0 q0 x' Q# A; i3 r
8 S. z9 E" q. V3 [, [) l2 r! x Fail之后怎么办? 这是一个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求真精神将决定一个工程师在工程实践方面的成长极限。 7 x( w- x% E4 S4 ` 4,7月16,【鼎阳硬件智库荐文︱高速串行总线之测试测量 】分析解决测试着色难题 2 i4 x( m, V! I8 W J/ V 这篇文章其实是华良兄执笔的。当时署上我的名字实在觉得很虚荣的。我只是在推动这个文章中涉及的问题的解决,和研发市场部门沟通,找到分析的工具,鼓动叶凯和华良写出来。 - y! p$ E" J9 J3 O: K1 r ?) z0 p华良兄当时表现的神人一般的功底让我很佩服。 这篇文章当时发布于2013年初。不久后华良兄就去了大疆科技。叶凯痛失干将。华良兄半年时间成为大疆科技的骨干之骨干,年终获得奔驰车的奖励,就是那次发奔驰车大奖之后大疆就开始在业内成为传说。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疆的发展是,华良兄加入大疆后立即就买了高端示波器,接着半年后又买了一台,20GHz的。 4 ^$ ^5 y0 D# }* z2 k9 j
我从华良兄身上看到了一个卓越工程师所展现的全部优良品质。学习能力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专业技能全面,沟通能力很强。$ y; p2 ^. D* n/ b$ ]1 c% W9 U
当年听说他离开ZTE,我惊讶不已,力邀他加盟我所在的公司,未遂。华良兄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很明确。1 Q& p6 L; T/ W2 @+ T, |3 m% k
这篇文章本身讨论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典型的问题。值得每一位硬件工程师阅读一下。5 L. b U0 Q; @2 z6 Z5 k) M
- u$ p7 g& I, r+ N 5,7月17日, 【鼎阳硬件智库原创︱测试测量 】关于示波器的存储深度$ S4 m! N/ [7 R+ X4 E0 ^6 V
存储深度=采样率*采样时间。我一直将这个关系式称为示波器的第一关系式。 : X' j) B. T; H4 u) P& y8 y 我在一个高大上的公司做工程师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关系式,直到我后来卖示波器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关系式,而且很重要。再追溯到我读书的时候,当然更不知道这个关系式。 / T6 k/ Z4 F" b9 W. U8 R9 g, Q- M/ J, D 做工程师的时候,我的老板告诉我,为了确保示波器能准确地捕获电源MOS管的峰值电压,千万不要在屏幕上同时看很多波形,尽量让示波器上只显示一个脉冲。他的做法是不断地调节触发电平,肉眼盯着示波器看,直到他调节触发电平到足够高(多少是足够?),认为某次“抓到”的峰值电压应该就是最大的了。 他为什么不同时捕获更多的波形,只要确保采样率是最大或者足够就好了,再打开参数测量的统计值不是更好吗? 但是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盯着看到的那个波形,并断定某一个波形就一定是最大的了。还好他会使用触发电平的。我们小弟当然也就相信他是权威啦,因为他当时确实已经是公司级的专家了。…… 4 ], e( j+ ~/ g/ E- m. N5 L 这个真实故事给了我要举办1000场示波器技术交流会的强大理由。工程师们不太愿意拿出1个小时听听示波器的基础课程,总觉得这示波器很简单,但其实对于示波器的ABC的认知还是太少。有些人将这个作为中国工程师和国外工程师的区别之一。这个判断多少是令人有点愤怒的,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是这样。 甚至换一个角度说,一个公司使用示波器的专业程度基本能反应一个公司的研发水平的。0 J& n: A( V! g9 a- ]2 r
那么今天我们花一点点时间快速阅读一下这篇关于示波器存储深度的“浅浅的”文章吧。为满足大家快阅读的需求,先将文章的标题摘录如下: 9 B/ L4 o, J& J f 1,存储深度的基本概念 # A+ t, U, K7 e. b7 t# F8 S 2,示波器存储器的物理介质: a/ `6 r, i( j6 X$ [; [
3,存储深度和采样率的关系0 M9 F6 K5 f- L% u7 j" W F- \ C
4,最大存储深度,当前设置的最大存储深度,存储深度的叠加使用,可显示的存储深度,可分析存储深度, i$ y0 j! f; @$ A( L$ h9 { 5,存储深度的应用价值3 W N( p, O: L7 [9 p8 |
-------------------------1 K* A* f% o* H1 z
除了第5篇是关于测试测量之外,其它都是高速串行总线相关的。 每篇文章都是干货。讨论开展得实在,原创文章非常实用。 我个人来鼎阳后重新撰写的示波器基础性文章已经写了四篇,篇篇堪称经典(自己给自己贴金是我干的丑事,有点向郎咸平学习的嫌疑:-) 。 这些文章可以成为示波器入门教材的首选。 如果您有新同事入职,将我的文章转发给他读一读是必要的。 ' B0 A) P6 ~6 A* G8 q 如果您希望收到这些文章的pdf版本,请关注微信:SiglentThinkTank ,在微信提供Email地址,索取pdf版本。 我们工作人员会发送给您。 4 {0 Q: Z) f) b+ l% ^'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