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C语言延时函数如何定义和使用

2024-5-8 15:40| 查看: 96| 评论: 0

摘要: C语言定义延时函数主要通过无意义指令的执行来达到延时的目的。C程序中可使用不同类型的变量来进行延时设计。经实验测试,使用unsigned char类型具有比unsigned int更优化的代码,在使用时应该使用unsigned char作为 ...
C语言定义延时函数主要通过无意义指令的执行来达到延时的目的。C程序中可使用不同类型的变量来进行延时设计。经实验测试,使用unsigned char类型具有比unsigned int更优化的代码,在使用时应该使用unsigned char作为延时变量。
以某晶振为12MHz的单片机为例,晶振为12MHz即一个机器周期为1us。现在定义一个延时xms毫秒的延时函数。

void delay(unsigned int xms) // xms代表需要延时的毫秒
{
unsigned int x,y;
for(x=xms;x>=0;x--)
for(y=110;y>=0;y--);
}

1.51单片机C语言延时函数的使用
下面给出一些经典的延时函数,(1)500ms延时子程序如下:

void delay500ms(void)
{
unsigned char i,j,k;
for(i=15;i>=0;i--)
for(j=202;j>=0;j--)
for(k=81;k>=0;k--);
}

计算分析:程序共有三层循环,一层循环n:R52 = 812 = 162us DJNZ 2us;二层循环m:R6*(n+3) = 202165 = 33330us DJNZ 2us + R5赋值 1us = 3us;三层循环: R7(m+3) = 1533333 = 499995us DJNZ 2us + R6赋值 1us = 3us
循环外: 5us 子程序调用 2us + 子程序返回 2us + R7赋值 1us = 5us
延时总时间 = 三层循环 + 循环外 = 499995+5 = 500000us =500ms
计算公式:延时时间=[(2R5+3)*R6+3]*R7+5
(2)200ms延时子程序:

void delay200ms(void)
{
unsigned char i,j,k;
for(i=5;i》0;i--)
for(j=132;j》0;j--)
for(k=150;k》0;k--);
}

(3)10ms延时子程序:

void delay10ms(void)
{
unsigned char i,j,k;
for(i=5;i》0;i--)
for(j=4;j》0;j--)
for(k=248;k》0;k--);
}

(4)1s延时子程序:

void delay1s(void)
{
unsigned char h,i,j,k;
for(h=5;h》0;h--)
for(i=4;i》0;i--)
for(j=116;j》0;j--)
for(k=214;k》0;k--);
}

关于单片机C语言的精确延时,网上很多都是大约给出延时值没有准确那值是多少,也就没有达到精确高的要求,而本函数克服了以上缺点,能够精确计数出要延时值且精确达到1us,本举例所用CPU为STC12C5412系列12倍速的单片机,只要修改一下参数值其它系例单片机也通用,适用范围宽。
共有三条延时函数说明如下:
函数调用分两级:一级是小于10US的延时,二级是大于10US的延时

//小于10US的【用1US级延时】

//----------微秒级延时---------

for(i=X;i》X;i–) 延时时间=(3+5*X)/12 提示(单位us, X不能大于255)

//======大于10US《小于21.9955Ms的可用【10US级延时函数】=

void Delay10us(uchar Ms)
{
uchar data i;
for(;Ms》0;Ms--)
for(i=26;i》0;i--);
}

i=[(延时值-1.75)*12/Ms-15]/4
如想延时60US则 i=[(60-1.75)*12/6-15]/4=25.375≈26; 修改i的值=26,再调用上面的【10US级延时函数】Delay10us(6); 则就精确延时60US;如果想延时64US可以用这二种函数组合来用: Delay10us(6); for(i=9;i》X;i–) 共延时64US
关于单片机C语言的精确延时,网上很多都是大约给出延时值没有准确那值是多少,也就没有达到精确高的要求,而本函数克服了以上缺点,能够精确计数出要延时值且精确达到1us,本举例所用CPU为STC12C5412系列12倍速的单片机,只要修改一下参数值其它系例单片机也通用,适用范围宽。

共有三条延时函数说明如下:

函数调用分两级:一级是小于10US的延时,二级是大于10US的延时

//小于10US的【用1US级延时】

//----------微秒级延时---------

for(i=X;i》X;i–) 延时时间=(3+5*X)/12 提示(单位us, X不能大于255)

//======大于10US《小于21.9955Ms的可用【10US级延时函数】=

void Delay10us(uchar Ms)
{
uchar data i;
for(;Ms》0;Ms--)
for(i=26;i》0;i--);
}

i=[(延时值-1.75)*12/Ms-15]/4
如想延时60US则 i=[(60-1.75)*12/6-15]/4=25.375≈26; 修改i的值=26,再调用上面的【10US级延时函数】Delay10us(6); 则就精确延时60US;
如果想延时64US可以用这二种函数组合来用: Delay10us(6); for(i=9;i》X;i–) 共延时64US
2.下面给出有关在C51中延时子程序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一些经验之谈)

(1)、在C51中进行精确的延时子程序设计时,尽量不要或少在延时子程序中定义局部变量,所有的延时子程序中变量通过有参函数传递。
(2)、在延时子程序设计时,采用do…while,结构做循环体要比for结构做循环体好。
(3)、在延时子程序设计时,要进行循环体嵌套时,采用先内循环,再减减比先减减,再内循环要好。

一. 500ms延时子程序产生的汇编:

C:0x0800 7F0F MOV R7,#0x0F

C:0x0802 7ECA MOV R6,#0xCA

C:0x0804 7D51 MOV R5,#0x51

C:0x0806 DDFE DJNZ R5,C:0806

C:0x0808 DEFA DJNZ R6,C:0804

C:0x080A DFF6 DJNZ R7,C:0802

C:0x080C 22 RET

二.200ms延时子程序产生的汇编

C:0x0800 7F05 MOV R7,#0x05

C:0x0802 7E84 MOV R6,#0x84

C:0x0804 7D96 MOV R5,#0x96

C:0x0806 DDFE DJNZ R5,C:0806

C:0x0808 DEFA DJNZ R6,C:0804

C:0x080A DFF6 DJNZ R7,C:0802

C:0x080C 22 RET

三.10ms延时子程序产生的汇编:

C:0x0800 7F05 MOV R7,#0x05

C:0x0802 7E04 MOV R6,#0x04

C:0x0804 7DF8 MOV R5,#0xF8

C:0x0806 DDFE DJNZ R5,C:0806

C:0x0808 DEFA DJNZ R6,C:0804

C:0x080A DFF6 DJNZ R7,C:0802

C:0x080C 22 RET

四.1s延时子程序产生的汇编

C:0x0800 7F05 MOV R7,#0x05

C:0x0802 7E04 MOV R6,#0x04

C:0x0804 7D74 MOV R5,#0x74

C:0x0806 7CD6 MOV R4,#0xD6

C:0x0808 DCFE DJNZ R4,C:0808

C:0x080A DDFA DJNZ R5,C:0806

C:0x080C DEF6 DJNZ R6,C:0804

C:0x080E DFF2 DJNZ R7,C:0802

C:0x0810 22 RET

3.另外一些关于延时的例子
/zixunimg/eeworldimg/www.ceet.hbnu.edu.cn/bbs/viewthread.php?TId=3749,作者:小秋

晶振:12MHz

1:5~500us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i)
{
while(--i) ;
}

计算方法:ix2+5 可完成5~515us的延时

2:10us~2ms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i)
{
for( ;i》0 ;i--) ;
}

计算方法:ix8+10 可完成10us~2.050ms的延时

3:2ms~130ms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 j)
{
for( ;j》0 ;j--)
for( ;i》0 ;i--) ;
}

计算方法:(ix2+3)xj+5 u


本站资讯文章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收藏 邀请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18 00: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返回顶部